阅读历史 |

第103章 分进合击(2 / 2)

加入书签

阵列严整,丝毫不输他的督标营,他不由感叹,张岩果是一员将才,唯有如此,他才能培育出张诚这样的军中翘楚。

再望向更前面的张诚部骑兵阵列,可说个个都是好兵啊,他们跟在张诚的游击军旗后面,十人一排,策马依序整齐的行进着,自保定城下出来,他们的队列就始终这么严整,就算有骑队出阵哨探,行止间也秩序井然。

卢象升策在五明骥上,赞叹不己,对张诚也是越发的喜爱,他甚至在心中谋算着,待清兵退却,定要设法扶持张诚,就算其年岁尚浅,军中资历也不算强,但再历练几年,积累些军功、威望,三十多岁的年纪,升任一镇总兵,还是可以的。

如今的大明,正是多事之秋,正当不拘一格,拣选可造之才,大力培养扶持,使之可充分发挥勇武与才智,忠君报国,方能转危为安,中兴大明,未为不可啊!

大军虽沿着官道,一路行进,却并未完全《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但也缓解了卢象升部缺粮的窘迫,他当即传令麾下诸营初八饱食一日,休整一晚。

大军于十一月初九日卯时,拔营起寨,全军移往高阳县城,寻虏骑一战。

…………

此时的保定府清苑县境内,浩浩荡荡行着一列人马,他们大部分都是骑兵,大约近两万余人的样子。

又是以行军阵列展开,那片红色盔甲与旗帜的海洋,似乎有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感觉。

他们按照大明的传统,分为前锋,中军,中部,后路等四个行军阵列。

一行人马之中,宣镇总兵杨国柱与他的中军亲将郭英贤率部下军马,走在最前面为前锋,还打着一杆“前军司命”的引导行军大旗。

随后他们后面,是游击陈安统领的卢象升督标营,宣府参将张岩的宣府右翼营两千余马步军兵,山西参将姜名武的两千余马步军,合在一起为中军。

再后面就是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的正兵营为中部,最后由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所部正兵营为后路压阵。

每路军马之间,相隔不到一里的距离,他们皆以数马一排的队列稳健行进,各色旌旗一杆跟着一杆,井然有序向高阳县推进着。

昨日大军在保定城下饱食了一顿,多日未见油水的军士们也喝到了肉汤,他们的体力得到恢复,士气明显提升了不少。

今日卯时,大军简单用罢早饭,便拔营起寨,于辰时,先后跨过清水河、唐河,沿官道进入高阳县境。

大军辎重都集中到中部王朴军中,以使各部能轻装加速行军,各营中的虎蹲炮、佛朗机等火炮,军帐、拒马等物,还有存量不多的粮草,都各自派人跟在王朴军阵中押运着。

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辎重拖累,步兵行军大约日行六十里上下,骑兵则可日行百里是也是常态。

不过,因不知豪格部清军目前的具体方位,大军还是稳步行进,并未疾行,而且为了准备随时与虏骑接战,全军披甲,也严重影响了行进速度。

张诚策马行在军列之中,只感觉一进入高阳县境,好似气氛竟有些紧张一般,遇到的虏骑哨探明显渐多,张诚也派出一哨骑兵,在侧翼加强哨探。

卢象升精神抖擞地骑在他的五明骥上,赞许地看着行进在他前面的军阵,那些军士阵列严整,丝毫不输他的督标营,他不由感叹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