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章 议封赏(1 / 2)

加入书签

此番献捷,距上次午门献俘仅仅四个月,可其意义却不可同日而语。

前次,主要是为了提振军心士气,所擒也只是一个清军的甲喇章京,斩获的清军首级也只数百。

可今次,清军已然尽数退却,京畿再次回复安定太平,更何况,此番擒杀的是入寇清军统帅镶红旗的旗主贝勒岳托,更有清军甲喇章京、牛录章京数员,清兵首级数千颗。

其规模远超之前历次对清军的大捷,可谓旷世奇功,怎能《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下如此诸多大功,只是实授宣府前卫指挥同知,以游击充任宣镇下北路分守参将?”

指着封赏名单上面张诚的名字,崇祯皇帝满腹的疑问,要杨嗣昌解释一下。

张诚原为卫所系统,他家是宣镇世袭军职,只是他父亲身子骨弱,加上用心读书,便由他叔父张岩继承军职,累功升至参将。

而张诚加入军伍之后,在叔父的照拂下,也累功升为骑兵千总,此番入卫后,更是战功累累,就算刚刚因功升为游击将军,距今虽只数月。

可张诚连番阵斩玛瞻、岳托的惊世奇功,就算如何封赏都不为过了!

如今,能以游击之位,出任宣镇一路镇守,已然是高职低配了,所差只是一个参将的名号而已。

加之张诚冠绝三军的名号是崇祯皇帝亲自给定下的,就算看在皇帝的面子上,这镇守一路的张诚,杨嗣昌至少也应该定个参将,就算定个副总兵,都不为过。

面对崇祯皇帝的疑问,杨嗣昌赶忙恭敬地道:“回皇上,微臣此意,也是一片保存我大明忠勇良将的心思。”

杨嗣昌见崇祯正在细听,便接着道:“张将军立功甚多,然其年幼历浅,骤得高位,反会使其生出骄横之心。

不若暂记其功,让其继续历练,张将军是识大体之人,定能领会朝廷一片保全之意。”

崇祯皇帝容色稍霁,在阁内缓缓踱步,杨嗣昌的话提醒了他。

那张诚虽忠勇可嘉,但却是方止二十二岁,己经升到卫指挥同知的高位。

若其今后再建新功,捷报传来,依张诚之表现,并非不可能,到最后之时,封无可封,赏无可赏怎么办?

早自马坊之战后,崇祯皇帝对张诚便份外留心起来,接着石桥大捷,献俘阕下,更使崇祯印象深刻。

后来的高阳与获鹿几场战事,崇祯皇帝也都曾深入了解过,甚至巨鹿之败,也是因实力相差悬殊,非战之罪。

且张诚不止悍勇敢战,更颇有智谋,在卢象升军中,即多番建言献策。

大明有将如此,崇祯皇帝多少感到一些安慰,大明不是没有敢战良将

不过张诚若是太过鹤立鸡群也不好,今次若封赏太过,不惟恐他心娇气傲,也有可能使其他军将心生嫉意,对国朝不利。

如现在就封张诚为参将,又或副总兵,不说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蜗牛非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密鼓展开?club,有功人员☆

[.club]『来[小@说路上]@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club,需要封赏,失事人员,也需要处分。

崇祯皇帝命阁臣杨嗣昌主导诸官降赏罚诸务,杨嗣昌奏报失事五事,分别为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帅,拥兵观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