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前路布满荆棘,我也要趟过去(1 / 2)
宣府镇守总兵衙门的西花厅厢房内。
杨国柱闭目沉思不语,良久,才睁眼说道:“此番勤王,巨鹿一战,我等各军皆损失惨重,好在破围成功,本军门麾下骑兵大多逃出,还余下千多人的底子,
现今,皇上和朝廷要我宣大三总兵各操练一万精兵,只是,这练兵容易,可粮饷不齐,却也是为难啊。”
张诚也是摇头,他叹了口气,才道:“杨帅,张诚自请出镇地方,正是为了此事,我想若要军《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现在,大明各地总兵等高级军职都需经廷议会推产生,最后再由皇帝钦定,今后如无大功,这副总兵可能也就到了头了。
他们两人都是世代军职,在宣镇地方也是颇有些势力,尤其这协守副总兵张国威一族,在东路的势力就颇为强大,从侵占军屯,到商业贸易,甚至向口外走私财货,可谓是上下其手。
在宣府镇城中并没有设副总兵衙门,他们平日里都是在万全都指挥使司衙门中视事。
这万全都指挥使司衙门与总兵的“将军府”是规模相当的庞大建筑,在这里,有地方卫所的大量附属衙门,管理都司内的土地、人口、赋税诸事宜。
明初时,都指挥使司主掌一方之军政,隶属于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也是极为显赫的官位,居于三司之上。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从明中页起,都指挥使的地位就每况愈下,到了现在,都司的军事职能越来越少,更多是作为一种地理单位存在,负责管理军户屯政。
而且管理事项繁多,即辛苦又不讨好。
总兵地位当然高于都指挥使,署的是都督府都督佥事的头衔,属五军都督府的高官,各镇内仅此一个。
而发展到现在,各都司都指挥使的头衔也是满地跑,几乎副总兵都有署都指挥使的头衔,甚至还有参将署都指挥使的。
当然,各都司高官也分“佥书官”与“带俸官”两种。
“佥书官”掌管屯田,练兵、巡捕、军器诸务,手上还是有些权力的,而那“带俸官”则只领一份俸禄,只有这荣衔,却没有实权。
那林登猷就是属于这种“佥书官”,掌管都司的屯田等务,手下还有一营兵马,在镇城内算是实权人物之一。
而张国威则更好一些,他以副总兵身份,自领一营官兵,出外镇守一方,宣镇东路、北路都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
…………
当张诚与杨国柱步出厢房时,宣镇游击李见明和温辉二人都已到来,他们正在西花厅前闲聊着,当看见张诚与杨国柱一起出来,都是满眼的妒意。
却又不得不装起笑脸,上前与张诚等打着热情的招呼,自勤王归来,他们的心思都活泛起来,都上下打点着,想要接替张岩的参将位置。
这关键时刻,自是不愿得罪杨国柱这位宣镇军界的一把大哥,他们都是热情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蜗牛非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了点头,二人便一同出门相迎宣镇副总兵张国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