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合作才能共赢(2 / 2)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蜗牛非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早已通过大明的卫所体系和商业网络,盛行于宣大、蓟辽各镇。
最早是张诚利用自己婚宴之机,将卷烟分送前来参加喜宴的宣大各官将,自此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离缺之物,由此云州卷烟在宣大一炮打响。
紧接着虎大威调防真保总兵,云州卷烟便又在畿南打开了销路,很快便传至畿北蓟镇和辽镇各处军中,成为北地最畅销的一款商品。
连王朴与吴三桂等许多镇帅和大商帮都试图仿制,但其制《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年的时候,崇祯皇帝还颁布过一道禁烟令:“己卯,上传谕禁之,犯者论死。”
就在这道禁烟令下发不久,曾有一个外地举人顶风作案,他私自携烟进京,并暗中高价售卖,结果被禁烟官员当场抓获,次日便斩于西市,可见当时朝廷禁烟决心之大,律法之严。
而高居在皇宫中的崇祯皇帝之所以会禁烟,究其根源却是因一则童谣而起。
据吴伟业在《绥寇纪略》中的记载,早在明朝熹宗天启年间,市井之中就开始流传一首童谣,里面有这样一句“天下兵起,遍地皆烟”。
后来流寇越闹越凶,鞑虏也屡次入寇京畿重地,民间便逐渐流行出这样一种说法。
人们纷纷说自永乐以后的大明皇帝,都是燕王朱棣这一支系的朱家子孙,而京城又是旧称为“燕京”,又因为“烟”与“燕”谐音,因此民间盛传“吃烟”就是“吃燕”。
崇祯皇帝在风雨飘摇中,被流寇与鞑虏反复折磨,神经过于敏感,才会因一首童谣而数次严令禁绝烟草,可惜每一次都是半途而废。
这一道严厉的禁烟令发布之时,洪承畴刚好出任蓟辽总督之职,他来到蓟镇和辽镇后,发现当地的官军为了抵御苦寒,几乎是人人吃烟,深感无力禁绝。
便在第二年上疏给崇祯皇帝,言说辽东位处北地,军士苦寒已久,而食烟既能提神又能帮助军士们抵御苦寒,对于蓟辽当地边军守土御敌十分有利,希望崇祯皇帝能够体恤兵士,允许他们食烟。
洪承畴这样说既是因公也是为私,因公,此时辽东边军人人吃烟,已完全无法禁绝,若强行为之,甚至可能会引起兵变。
因私,则他自己其实就是一个老烟枪!他只不过是利用了崇祯需要辽东将士守土抗敌的心理,非常委婉巧妙地向崇祯皇帝提出这项要求罢了。
崇祯皇帝虽生性多疑,可也知洪承畴所言皆是实情,而且相比于禁绝烟草来讲,他更需要辽东将士忠心耿耿的为大明守土御敌,便放开了军中吃烟的禁令,由此,民间种烟、吃烟也逐渐恢复。
刚才符应崇与张广达等几人在各自的席上已放过几轮卷烟,此刻,张诚又将一大箱的云州好烟分发了下去,官厅中登时便云雾萦绕起来,宛若仙境一般。
张诚更俯首在总督洪承畴耳边轻声言道:“督臣,末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