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章 上门谈合作(1 / 2)

加入书签

王小飞这次去乡镇,除了想把培育出来的菌菇卖掉之外,更还想寻找一个靠谱且持久的合作商。

因为只要菌菇的价格,达到他的预期,那他就会大批量的开始培育。

而到时候,除了菌菇外,他还准备拓展其他业务。

这是他事业道路的开端,也是他商业宏图的冰山一角。

单凭他个人之力,是很难运作起来的,所以就得需要一个能稳定合作的伙伴。

而到时候,他来往乡镇,肯定也得需要一辆交通工具。

如若只是小打小闹,张潇妃的这辆三轮车倒也够用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单凭这辆三轮车,既费力,也很难运载更多的货物。

不过,他倒也没有直接回绝张潇妃的好意,毕竟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简单闲聊两句后,他便骑着三轮车来到了桃园。

将培育好的菌菇,一并装到后面的小车斗里之后,这才奔着乡镇而去。

菌菇与之前卖的蔬菜不同。

一方面,是菌菇含有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都超出了黄瓜西红柿无数倍。也就代表着,价格将会极为高昂,在集市上卖肯定老百姓很难承受这样的价钱。

另外,想寻求长久的合作伙伴,就必须得找个高档的场所。

不然,即便寻到了,也顶多就只是一些比个体户稍强的商家而已。

乡镇不大,但五脏俱全。

较大的饭店,以及称得上老字号的酒楼、药店就成了他的首选。

骑着车子,一边在最繁华的区域兜兜转转,一边向一些路人询问那些大饭店大药店的情况。

大概一个小时后,王小飞停了下来。

经过刚才的打听和调研,他最终选定了两家饭店和一间中药铺子。

这两家饭店以斜对门的方式,坐落在乡镇最繁华的街道上。

坐南朝北的那家,名叫意轩,是一家开了近百年的老字号,据悉在其他乡镇以及县城,都有分店,老板就是本地人,饭店内除了有家常菜外,还专门设立了药膳阁,平日很受四周几个乡镇乃至县城的老板们青睐。

对面的那家,名为高家饭庄,里面设有三个档次的饭局,最低档的是类似于大排档,主要招待民工、过往的乡民,价格实惠,饭菜量大。

第二档对应的是各个官方部门的食堂,比第一档稍微好点,在后厨做好后,由专人送往各个部门。

第三档,是专门招待游客以及有钱人的,在饭庄的顶层,完全都是包厢,其中大半的菜系,都与中草药有关。

这两个饭店的特性,让王小飞很喜欢,也很认同。

人的健康,不能只取决于生病时靠药物治疗,平日里没良好习惯的胡吃海塞,而是要综合科学,以食疗的方式,一直保持人体的正常状态。

食疗之中,最佳也最好的便是药膳!

至于另外一家药店,开设在高家饭庄的旁边,名叫‘药居’是一家集回收、加工、售卖唯一体的中草药公司。

根据王小飞的打听,这家药居中药铺子,大概是从清朝年间就开设了,里面除了有中草药外,也还有一些类似于菌类、金属类能归属到中药行列的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