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1章 知识改变命运1(1 / 2)

加入书签

这样不好吗?其实挺好的呀,没见你辣么的可爱;就算发火发怒、喊滚,都辣么的可爱。

希宁翻了翻白眼,转移了话题:“这次得分多少?”

墨冥冲着她撞过来:“滚去做任务!”

一头撞进她怀里,天旋地转……娘希匹,这个家伙居然转移话题转得更厉害。

眼睛慢慢地睁开来,发现在地铁上,四周的人很少,座位空出来很多。不少人象她一样,靠着椅子,闭着眼睛,而更《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坯的小房子里,没有家具,没有床,什么都没有。就因为如此,才那么便宜。身主返回学校,带来被褥垫子。两人把地拖干净后,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夜。

次日,身主回到大学,在大学宿舍卫生间里,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30岁的生命。

在遗书中写着“知识难改变命运”。

死后其家属认为其自杀是因为校方问题、提出各种索赔,而大学则认为属学生自身问题,拒绝道歉和承认责任。

一时间社会上议论纷纷,是什么让一个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七年、又重新考入大学的女研究生,结束了生命?各种各样的议论铺天盖地,有指责学校冷血不让贫困学生家长住校的,有反思教育是否能改变命运的,还有硬是扯上南北漂、蚁族、地域歧视、财富差异等等。

最后赵母要求巨额赔偿未果,只得到了二万元的象征性丧葬费,回到了儿子身边,而身主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

任务要求:

1、不死。

2、摆脱贫困。

希宁揉了揉脸,什么破任务。啥时候,任务变成了帮人脱贫致富了?

这哪里是身主不努力,是有内因存在的。一个工作了七年,还穷得叮当响,这正常吗?

一个大学生的老妈住在学生宿舍,这正常吗?

这个学校算是不错的了,哪个学校受得了学生家长占用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资源。所以给赵母住是额外开恩,而后面的大学不给住,也是按照规矩办事。

身主自从考入大学后,一直就在勤工俭学,毕业后也一直在工作。不光是做英语培训的讲师,还去做家教。这踏马的钱,钱到哪里去了?

还用了五年,才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总共也就三万多元的助学贷款,一个月就算是只有讲师收入,哪怕赚得再少也有个三千。赵母属于内退,退休工资虽然比一般正常退休的少点,可也有个二千吧。加起来五千,在这个三线城市,哪怕租房,就凭着母女二个省吃俭用的性格,每月也能剩下个二千吧?

最多一年半就能还清贷款,可身主用了五年;马不停蹄的干活,还用了五年还清,难道钱买了化妆品、包包、鞋子、衣服了吗?

怎么算,也不可能穷到连以后的学费付不起,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