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太湖偶遇(1 / 2)
第二日清晨,天不过刚刚破晓,朱平安便像往常一样轻声收拾妥当,斜挎一个布包夹着黑木板出门了。
床上的少女也习惯性的睁开了迷蒙的睡眼,习惯这个diǎn被哪个晚睡早起的少年吵醒了,那呆子自以为轻手轻脚不会惊动自己,却不知被江湖风雨浸泡的自己是有多敏感。
往常太湖边都没有什么人,这一天朱平安赶到太湖边时却见有人早早的便坐在太湖边垂钓了,是一位白须老者,正好坐在自己曾经练《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垂钓老者语气颇为温和,“我看少年郎此时已经出帖了,但是以上也不过是入门而已,若想登堂入室,做到以上还是不够的。”
朱平安坐在一旁,手持书卷听的认真,知道垂钓老者要说到关键diǎn了,更是身体微微前倾支起耳朵听得认真。
“练字不仅要临要摹,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要从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书帖,不一定需要去临,更需要的是读是悟,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古代大家都善于读帖,三国曹孟德、唐代欧阳询等人都喜欢读帖,读帖犹如和古人交友,达到共鸣。读帖要从一diǎn一画开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书有三味,一味形美,二味神美,三味情美,要仔细体会领悟,积少成多,逐渐吸收消化。入于眼,融于心,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心手相应,事半功倍,登堂入室甚至自成一派也不是不可能。”
垂钓老者见朱平安听得认真,说起来也更加用心了,就像教导后辈一样。
朱平安听完犹如醍醐灌dǐng一样,那道不可逾越的悬崖峭壁也多了一道石阶,似乎只要拾足而上便可逾越。
“多谢老人家教诲。”朱平安再次起身拱手深深行了一礼。
老人面带温和的笑,受了朱平安这一礼,又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书册递给朱平安道,“此乃宋人张即之《大字杜甫书卷》的摹本,虽说摹本却也有九分神似,你我也算有缘,此书便赠与你吧。”
朱平安退后一步,微微摇了摇头道,“老人家将此书贴身保存,该是甚为喜爱之物,我刚才经老人家教诲已经是受了大恩,此书却不敢夺爱。”
垂钓老者见朱平安面对诱惑却能眼也不眨的拒绝,心中更是赞赏,更是坚持要将字帖赠与朱平安。
“好刀赠英雄,好贴当然也要赠与识货人。”
“长者赐,切莫推辞。”
垂钓老者坚持相赠,朱平安多次谢绝,但老人依然坚持,面上都快有愠色了,朱平安才不得已接过,复又深拱感谢老人家。
“多谢老人家相赠,平安一定不会辱没它。哦,还没请教老人家名讳,老人大恩,下河朱平安没齿不忘。”
垂钓老者摆了摆手,笑道,“相逢何必要相识,少年郎且用心温书吧。”
说完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历史军事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略有寸进,但似乎面前有一道坎,如巍峨百丈悬崖,难以逾越一般。此刻见垂钓老者面有惋惜,但却自信满满,似乎要住自己一臂之力的样子。于是,朱平安便也不再犹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