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泰然应对(2 / 2)
赵文华一本正经的纠正了朱平安刚才话里的错误,不过眼神里却是带着笑的,一本正经的纠正完朱平安的错误,便话音一转,颇有长辈风范的劝勉朱平安认真备考恩科。
备考恩科哎,闻弦歌而知雅意。
朱平安面上一喜,拱手道,“谨尊大人教诲。”
赵文华diǎndiǎn头,取过毛笔在朱平安试卷上落下了评语:
“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清华郎润,迥异浮嚣;
二文称心而言,词意兼美。台前对答外推内究,体大思精。当为一等上上。”
一等上就稳稳的通过科试,可以参加恩科乡试了,一等上上自然更不用说了。
朱平安拱手谢过赵文华后,便在小吏的引领下往台下走去,只见此时立在台下等候的正是胖子薛驰。这哥们站在那大腿都还发抖呢,一张胖《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而吾今必由之,是未必合于古之义也。”
朱平安选择了时间的角度,从礼、义的古今之别入手,指出古人认为合于礼、义的事,今人仍遵循照搬,那就未必合乎礼、义,就可能成为非礼之礼,非义之义。
按照八股文的破题答法,针对这个非礼之礼进行回答时,只能针对这句话进行回答,不能外延,最忌讳的就是将这一句的下一句非义之义一并回答。朱平安之所以将这一句也一块回答,是因为礼和义联系太密切了,不可分割,所以才将之一并回答,这在八股文中也是有先例的。
说完第一句,朱平安几乎不加停顿,便又继续回答道: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盖所谓迹同而实异者也。非礼之礼。若娶妻而朝暮拜之者是也。非义之义,若借交以报仇是也。夫娶妻而朝暮拜之。借交以报仇,中人之所不为者,岂待大人而后能不为乎?盖亦失孟子之意矣。”
“晚生拙见,望大人不吝指正。”
朱平安言简意赅的将非礼之礼回答完,拱了拱手,恭敬的说了一句。
“大善。”旁边一个教官在朱平安回答完,一个没忍住,面色激动的说了一句。
说完,这位教官便发觉自己冒失了。拱手向赵文华告罪。
“无妨,佳文共赏之。”赵文华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倒是很有一番风度。
赵文华安慰过下属后,便捋着胡须对朱平安讲了一句:“汝可起来说话。”
“多谢大人。”朱平安起身,拱手道谢。
“礼以义起,义是礼之所以然,不平,自见分晓。权变之谈,亦有独特见解。神完气足。甚得我心。”赵文华对朱平安的回答非常满意,捋须评论道。
“都是大人督学有方。”朱平安很违心说了一句。
虽说这家伙是奸臣,但是毕竟此时还掌握着自己科举的命脉,朱平安也不是迂腐之人。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还是懂的。做人,外圆内方些好,只要心里面坚持底线。坚持原则,外面圆润些更容易勇往直前。
所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朱平安这句话还是蛮有效果的。至少说完,赵文华看向朱平安的眼神立马和煦了不少。
“何来本官督学有方。都是圣上之功,汝可要谨记。回去潜心备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