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五章 所请(2 / 2)

加入书签

“若如此,修行又怎能有下手处?”

……

相较于往年的讲经,这举世难遇的禅宗与密宗两位传法者同台论辩,才是更叫人神往激动。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听经的众人眼中迸出强烈的好奇之色,若能听两人辩上一辩,当真是人生至幸。

惠明法师见提问之人乃是陀持,倒也不惊讶,而是起身合掌朝他回了一礼:“解惑倒不敢当。大师与贫僧同是追寻佛家无上妙意,虽不同宗,然而终究殊途同归。大师若是有问,尽可指教便是。”

陀持站起身:“既然如此,我便至高台于法师辩上一辩,可否?”

“自是求之不得。”

陀持在众人的注视下登上高台,与惠明相对一礼,而后盘膝坐下,问道:“法师方才言,修行成佛是靠顿悟?”

“确实。”惠明微微颔首,“贫僧以为,修行不在外循,而靠内心顿悟。若是固守次第,这是心外求法。”

陀持略微摇头:“我却以为成佛悟道要依次第逐步修行。就如世人登山一般,需得一步一个台阶方能到达山顶。倘若不依靠次第,而是仅凭突然之间成佛悟道,又该往什么方向去修?”

面对他的质疑,惠明神色平静:“没有方向才有顿悟,如若坚持固定方向,那是以有为法求有为法,永远没有出离的尽头。”

“若不依次第修行,僧人平时干些什么呢,岂不是什么也不用干了?”

“听从自己内心,过常人生活即可。吃饭、挑水、劈柴,处处皆是修行,不必着相,更不必刻意去修。”

“那出家人和在家人还有什么区别?”

“本就没有区别。”

……

两人一来一往,尽显高僧大师风范,然而问题却愈发深入起来。

萧令姜虽修道但对佛家却也不是丝毫不通,这两人辩的,说白了是在问修行成佛是靠“渐悟”还是“顿悟”。

陀持大师乃密宗传法者,认为当以严密复杂的仪轨按照次第逐级修炼,最终达到即身成佛的成就。而作为禅宗翘楚的惠能法师,则追求明心见性,直指人心,强调顿悟,这是非常难成就的。

她慢悠悠地饮了一杯茶,这个问题无所谓对错,他们双方各有其理,听者也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只是……

萧令姜抬头瞧了瞧天色,两人短时间内怕是得不出结论来。

果然,陀持与惠明这一问一答,便是连辩了三日,甚而又由此论到了善恶。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