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元末农民起义11(1 / 2)
[朱元璋在开封坐镇了两个月,安排好诸多事宜后,攻取元大都的行动正式开始。
北宋靖康耻后,金兵携带战利品和俘虏北上回燕京,大宋的君臣一路仓皇南逃,只有年已七旬的宗泽老将军,留守在都城汴梁,缝补着大宋最后一点体面。
可惜将领有心,君王无耻,终究没能过黄河雪耻。
宗泽老将军死不瞑目,临死前还在大喊:“过河!过河!过河!”]
画面中《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璋的第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编辑的《通鉴博论》里,称“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
你别说,这个廖永忠还真的有前科,《明史?廖永忠传》里就写了,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说:廖永忠功勋卓著,本来是值得一个国公的爵位的。但是这孙子总喜欢派儒生窥探朕的心意,朕不开心,只给封侯爵。
所以说这个廖永忠还真有可能是自作主张,想替朱元璋解决这个难题,结果拍马蹄子上,给自己拍死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夹带私货,替我们八八辩白的,因为我始终觉得他早期是个体面人,用不着靠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但到底他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
我想说的是,如果用“吴”或者“宋”来做年号,那么就表明,朱元璋的法统来源自韩宋小朝廷。而韩宋继承自谁?是韩山童宣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这个血缘逻辑。
那么就是北宋-南宋-韩宋-朱吴,这条继承链。
但朱元璋并不想要这条法统链。
因为这里面没有元朝的位置,北宋不是大一统王朝,南宋更是偏安小朝廷。那他对于那广大的漠南漠北、辽东高丽、西域诸国的法理去哪里找?]
嗯?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朱元璋看向坐在一边榻上的李善长和朱升,他们文人最擅长搞这种东西。
只见朱升抚着胡子连连点头:“不错,法理自然重要。”
韩宋小朝廷,不够格。
[虽然我们都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但在古代,尤其极上层的官僚阶级,是很看重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的。
所以朱元璋要的是大元的法统,他要继承的是元廷的法理--宋运既终,元廷入主中原是符合天命的,但元廷多行不义气数终了,现在轮到我老朱代替元廷,来统治天下了,所以元廷的地盘都需要跪拜我这个新的天下之主!
所以我们能看到,朱元璋让人编撰的《元史》,里面称刘福通为妖人,管红巾军叫贼,明朝也继续禁止白莲教。]
[这也是我前面提到《周易》中那句“大明终始”的原因。]
[好啦!无论如何,朱元璋不仅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南征北成功统一的,还是唯一一个以农民,哦不流民……额也可以说是和尚出身,最后一跃成为大一统王朝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八扇屏风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师。
但小铁锅只说了一句话:今日岂可复作徽、钦?
什么叫历史的耻辱柱?徽钦二帝做到了,简直是下了十八层地狱也要被反复鞭尸的程度。]
[在生死存亡面前,原本打的你死我活的一家人迅速和解,当天晚上,小铁锅就带着后妃和子女从后门溜了。从居庸关退出大都,绕道山西找王保保一起回了上都。]
[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率兵抵达元大都齐化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