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章 明末农民起义6(1 / 2)

加入书签

[张居正的强势改革,让那些巧取豪夺、尸位素餐的官绅没好日子过。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所以那些蛰伏的反对派恨透了张居正。

而对于万历皇帝而言,他已经不是那些冲龄践祚的懵懂少年,他的帝王意识开始觉醒,想要当一个真正的、能大权独揽的皇帝。

所以两方势力默契的打成了共识,开始清算张居正个人、家族,以及他所有的政治遗产。

只能说万历新政是“其《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居然在搞无政府主义的社会实践。]

朱元璋的脸以及不是阴沉,而是彻底黑的像锅底了。

很过分,这个鳖孙真的很过分。

要不是知道这万历生在两百年后时间太久远,他恨不得现在就把这种不肖子孙圈禁起来,让他别出来祸害社稷。

[比如努尔哈赤正式扯旗造反的时候,明廷是什么情况呢?

内阁只有一个人,六部尚书只有四个,侍郎一共也只有四个,科道--也就是所谓的言官,一共只有七个。

中央政府这样,国家还能正常运转?]

[最严重的时候,吏部直接就没有堂官,兵部名义上有个尚书但人家根本没来上任,刑部只有一个尚书,其他户、礼、工三部只有一个侍郎,都察院只有一个副官。

这么说吧,造反的草台班子都比这形制整齐。]

李世民:长见识了。

这个皇帝真行。

[官员,尤其是重要的官职,不是随随便便中了进士就能当的,要大浪淘沙的经过历练才能培养出来。结果万历不补官,直接造成大明人才梯队的断代,后面想出两个天降猛男都困难--猛男也需要表现机会才能腾空成龙。

而且按明朝的制度,吏部需要根据巡按、巡抚对各地文官进行考察,都察院也需要去巡视,写出评语或弹劾。吏部才能根据这些进行对官员进行升迁,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这些完全都没有。

所以官绅阶级直接放飞自我了。]

[万历自己不干活,也不让别人干活。

所以整个万历朝后期,朝廷基本就是半瘫痪的状态。各种隐患全部集中爆发了出来。

别的不说,就说建奴。

一开始不过藓疥之患,如果在当时就立马解决,而不是坐视辽东军镇养寇自重,或许后面就没有大清了。]

朱元璋:我悟了。

所以前面说的那个鞑子不是蒙古,而是辽东那边的建奴对吧?

这群狗东西也能切居中原膏腴之地?还坐了江山?

简直离大谱。

他看向徐达:“老徐,北伐还得继续,还得加大范围!”

朱棣也明白了过来,他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己的计划表。

现在才是永乐元年,他还要稳定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