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章 明末下10(1 / 2)

加入书签

【基于“天下文脉”衍圣公这个德行,我们可以好好看看明朝士大夫和皇帝闹别扭的一生。】

崇祯脸色铁青。

因为他知道了这个血统有问题的假衍圣公,未来不仅会投降别人,而且投的非常利索,跪谁都可以,就是不愿意跪他这个朱家皇帝!

突然,一个疯狂的念头涌上了他的心头??

既然这衍圣公都是假的了,那不如以这个为名头,抄了现在这个衍圣公府,拿《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内阁首辅徐阶,松江府华亭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上海,因为斗到了赫赫有名的大奸臣严嵩而青史留名。

徐阶是中产出身,他出生时父亲只是一个小县丞。但等徐阶考上进士、进入内阁后,徐家就一飞冲天了,一直到隆庆二年徐阶致仕,挂靠在他家名下的田产高达二十四万亩!】

朱元璋咬牙切齿:“二十四万!好大的狗胆!”

【姐妹们,二十四万亩是什么概念?那华亭基本就是他家的了!

所以到了夏秋两税的时候,华亭县令很省事儿,只要态度谦卑的去徐家要饭,人家满意了,就给你办的明明白白。】

朱高炽有点难受:“天幕……有辱斯文吧?”

怎么能说他大明的官是去要饭的呢?

朱棣冷笑:“那你说,不是要饭的是什么?要我说,连要饭的都不如!乞丐跟你要不到可以去求别人,这华亭县令要是得罪了什么劳什子徐家,他能去求谁?就是跪也得把赋税给凑齐了。”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随着大明对士大夫的把控越来越松,发展到后来,那关于士大夫的税,基本上是一份也别想收上来。】

没错!崇祯恨不得拍桌子给这些大臣画重点。

【甚至于,装着许多货物的大船,只要船上有一位进士甚至是举人,那这一船货就不用交过路费了。

真是太暖心了。】

“岂有此理!”朱棣又生气了。

在他手底下,不交税就去死!

【宋朝开始,为了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就开始严格限制地方的财权,将地方的税赋解送去中央,地方只剩下发点法定编制工资的钱,看你还能割据当土皇帝?

但这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的钱实在不够花。

不说吃拿卡要等灰色行为,就是正经的养师爷、养胥吏,还有祭祀、修桥补路、办社学等政府职责,那点钱就完全不够。

地方的编制越来越小,但事情越来越多,留存的钱越来越少,可要养的编外人员越来越多。

那怎么办?只能疯狂摊牌徭役。

摊派徭役钱就要靠士绅,就像是华亭徐家那样,乡绅基本把持了地方的赋税。

什么叫跪着当官的?不跪也没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