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刑庭六(2 / 2)

加入书签

“我更好奇的是,”王审琦问道,“对案件中不清楚、公诉人举的所有证据又不足以证实的部分,法官向被告人提问,法官怎么判断被告人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若是公诉人提交的证据已经足以证实,想来也不需要通过提问核实了。

可被告人并不是完全老实,被告人口中的话《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我更好奇的是,”王审琦问道,“对案件中不清楚、公诉人举的所有证据又不足以证实的部分,法官向被告人提问,法官怎么判断被告人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若是公诉人提交的证据已经足以证实,想来也不需要通过提问核实了。

可被告人并不是完全老实,被告人口中的话不能全部采信。

那这样的话,法官要如何判断,他们在核实案件事实时,被告人是如实交代,还是使用了春秋笔法呢?

赵普道,“如果综合全案证据仍然不足以认定,那么法官会采用那个原则吧。”

“原则?”李?不解。

赵普笑了笑,“你忘了?之前姜海蓝提到过的: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也称为“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当事实无法查清时,应依据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进行判决。】

姜海蓝当时是这么说的。

李?恍然大悟,检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认定某个事实,该事实又不利于被告人,那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就不能认定被告人做了这件事。

天幕上的法律从业人员可是经常说……

赵匡胤道,“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没错。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理,案件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够充分,那就不能认定有罪,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赵匡胤神情严肃,程序正义……吗?

虽然他不是很能理解,但天幕上那个国家实行所谓的“程序正义”,必然有他们的理由。

只是这个理由……

或许又是他不喜欢的吧?

天幕之上,两位法官问完了问题。

石守信眯了眯眼睛,“这就是他们的‘人权’吗?”

看那个世界看了那么久,对他们的政策、规定、法律等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

他们的政府看重百姓,不拘男女,不看老幼,不分种族,不介意贫贱或富贵……

只是了解归了解,天幕之下的很多人,尤其是自诩为上等人的一群人,是不会理解的。

甚至厌恶与憎恨。

9?com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泠水七弦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