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5(1 / 2)

加入书签

神,问出了最为困惑的问题:

“那两根草究竟是什么?”

难道真是什么仙草灵药不成?但依照“天人之誓”,即使真有玄妙莫测的仙草灵药,也不能在此地发挥太大的作用吧?

李先生笑了一笑:

“这个嘛,我们其实也不太清楚。但理论上,这两件东西应该是现有培育作物的’原本‘。”

“……原本?”

“是这样。”李先生温和道:“林先生应该明白,我们现在所种植的一切作物,都是经由数千年乃至万年的定向选育,从野生植物中驯化而来。这种定向选育技术是农业的基石,但在长期筛选之中,人类的偏好也会过度的影响作物的多样性,使得农作物的基因越来越单一、狭窄、封闭。这种封闭的基因型显著提高了产量,但也有很大的风险。”

林貌艰难的转动大脑,回忆他所剩无几的那点生物学知识:

“我记得,单一基因型的抗病能力……似乎很差吧?”

“可以这么理解。”李先生道:“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农业面临的风险实际上是大大增加了——尤其是在水稻与大豆的领域。狭窄的基因谱系严重限制了作物改良的潜力,并难以应付迅速变异的植物病毒。以专业的估算,如果某种传染病大面积爆发,那么可能会在一年之内诱导水稻与大豆减产百分之九十以上。”

“某种意义上,我们在农业面临的种种被动,乃至于粮食领域遭受的近乎倾销的压制,也源于原始样本受限后技术上难以逾越的天花板。粮食是民族的命脉,自然不能不忧惧于心,难以释怀。”

他的语气不缓不急,平静温和,但林貌侧耳倾听,却不由稍稍打了个寒颤。

显然,如果水稻与大豆减产九十以上,那恐怕就不是任何手段能应付过去的了。

“要解决这种危险,最为可靠的办法,当然是补全水稻在驯化中遗失的基因,彻底解决抗病问题。但这个方法很难办。野生的水稻与大豆并不算稀少,但大多只能算培育作物的近亲,基因上不能完全吻合;真要补齐所有的基因碎片,就必须得找到现有水稻与大豆在遗传学上直系的祖先,人类筛选培育出的第一代作物,所谓的’原本‘。”

李先生停了一停:

“……不过,这个难度就实在不小了。”

“难度不小”还只是李先生委婉的说辞而已。实际上,虽然最顶尖的农业专家们对寻找这“第一代的作物”满怀热望,寄托无限的情怀,但也不能不承认这种东西的虚无缥缈——有关于这“水稻祖宗”、“大豆祖宗”的一切消息,都不过是基于形态学与遗传学的理论推测而已,基本没有任何现实的认证。而由上到下的工作人员也心知肚明,晓得这所谓的作物祖先九成九已经灭绝,一切的筛选功夫都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不是组织对在现世寻找起源作物已经不再抱有幻想,又怎么会轮到李先生来负责此事呢?以他们工作的性质,这不就是个“碰运气”的事情么?

——只不过,大概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纯粹为了碰一碰好运而仓促设置的最高优先级任务,居然还真叫人给碰上了!

李先生并不打算解释如此复杂的内幕,稍稍点出关窍后,立刻转移话题:

“我们已经安排了专家鉴定,马上就能赶到。”他安慰林貌:“请不必紧张,我们在人选上会充分考虑您的意见。”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