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我想上台,来一场表演(1 / 2)
“子厚大才,窥一斑而知全豹,上天何其不公,子厚文笔书墨都如此优秀了,没想到政治眼光也如此独到。”张四维感慨了一声,看着朱平安玩笑道。
“这哪算得上政治眼光……”朱平安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端起茶壶给张四维还有自己分别斟满茶水。
“你就谦虚吧。”张四维摇头笑着看了看朱平安,便又接着往下讲了起来。
“给事中张思静等人在斋樵是给圣上上贺表,失抬“万寿二字”《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他们还远远不够格,只能靠边远远的看着。
当然,朱平安并不是因为这而失落沉默,只是因为京城里的大佬们翻云覆雨,政治风云此消彼长,可是却几乎没有一件是关系民生的。自己从下河村这一路走来,可是见多了民生艰苦。
尤其途径河南、山东一带时,更是对老百姓的生活艰苦有了更深的感触。
河南、山东西南一带这两年屡经天灾,水灾、旱灾、蝗灾等等几番蹂躏这一带老百姓,上次赶考的时候就碰到过一次灾民流离失所,那次是黄河浮冰导致绝口,巨野嘉祥一带受灾最重。
其实这一路走来,耳听目看嘴问,朱平安对大明的吏治也了解很多,大明官吏**很重了。
天灾**的结果,便是民不聊生,饥民流离失所。
一个多月前,河南一个叫师尚诏的私盐贩子率领饥民揭竿而起,遭了嘉靖帝的反,话说又是私盐贩子,感觉私盐贩子是中国古代造反率最高的职业之一了,隋末程咬金,唐末黄巢,元末张士诚,五代钱?……
这个师尚诏提出了“不杀人、不抢劫,放量赈灾,救济穷人”的口号,没几天就发展了数万武装,还深受百姓拥护,一时间声威大震,与山东义军遥相呼应,功剽远近,破归德,转战而东,共破一府、二州、八县。
当然,朱平安途径河南山东一带的时候,师尚诏的起义已经失败了,他本人包括族人全都被枭首挂在城墙上了。
这是距离朱平安最近的农民起义,以前都是书本上看到的,这次是血淋淋的现实,朱平安途径当地的时候,城墙下的血迹还没有被冲洗干净……
此次起义,暴露了大明很多问题了,虽然官军短短四十天就镇压剿灭了起义军,可是官军战斗力削减的厉害,比农民起义军强不了多少了。
而且,师尚诏提了“不杀人、不抢劫,放量赈灾,救济穷人”这么个口号,都能轻易的号召数万武装……
这证明了老百姓对政府多失望啊,有点活路,谁去卖命起义啊。
老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可是,身居高位的大佬们却吝啬看他们一眼,也怨不得老百姓失望到跟随造反。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兴亡,国家有责,作为国家管理者的我们这些官员,自然责无旁贷。
我想上台……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朱郎才尽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