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零九章 诬告反坐(2 / 2)

加入书签

他们现在还是戴罪之身这次回村掩埋乡亲也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当初赵百户杀良冒功,杀尽了一村老幼,尽取首级冒充鞑子报功,十余名猎户们从战场返回,遇到了外出打水幸存的刘老伯,知道真相后自然不甘,去县城衙门击鼓鸣冤,状告百户赵大膺人面兽心,残害全村妇孺老幼。

但是奈何赵百户背后势力大,又兼着官官相护,最终县官判决村庄妇孺老幼是被鞑子杀害的,不仅与百户赵大膺无关,反而赵大膺身先士卒率兵驱逐鞑子成了英雄。

古代律法历来是“诬告反坐”,所谓诬告反坐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如果证明你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的话,那么官府就要用你所诬告他们的罪名来处罚你。比如,张三状告李四故意杀人,如果证实是诬告的话,李四无罪,而张三自己就会被官府以杀人罪处罚。

诬告反坐,这个律法是从秦朝开始创设的,被历朝历代所继承,并且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一款,“诬告有功名之人者,罪加一等”。功名指的是“秀才”及以上官员。

大明也不例外,太祖朱元璋讲究重典治国,在继承前朝诬告反坐的基础上,而且进一步加重了对诬告罪处罚,大明律中斗讼篇规定“凡诬告他人受笞刑的,加所诬告之罪二等;诬告他人受徒刑、流刑、杖刑的,加所诬告之罪三等。处罚的最高刑为杖一百流三千里。”

猎户状告赵大膺杀害全村人,而县官又判决百户赵大膺无罪,那么告状的猎户就是诬告了按照大明律规定要除以诬告反坐,按照杀人犯定罪处罚。

大明律杀人者,死

于是,前去状告百户赵大膺的猎户全都被判了斩监侯,下放大牢,等待秋后处决。

刘牧、刘大刀他们六人当时去给冤死的父老乡亲买纸钱火烛等祭奠之物才侥幸躲过一劫,听闻消息后连夜逃走。途中数次遭遇百户赵大膺的追杀,一直逃了几十里进了大山才躲过,然后才有了在京郊山野遇到朱平安的那一幕。

县官之所以判决秋后处决是因为古代讲究“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古人特别注重道法自然、顺应天时,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夏季万物生长、生机勃勃,春夏正值万物生长;秋冬季节树叶凋零,充满萧杀之气;人间的制度也应该顺应天意,春夏行赏,秋冬行刑。

明会典明文规定“处决重囚,须从秋后,无得非时,以伤生意。”也就是说,处死重刑犯,必须要在秋后才可以。

所以,县官才判决了“斩监侯,秋后行刑”。

现在,那几位被关在当地县衙大牢里的猎户还没有被处决,从理论上来讲,还有一线生机。

所以,刘牧、刘大刀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