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你这个莽夫!(2 / 2)
先前她在绍兴城的首饰铺打卡时,得到的奖励里头有十只绒花,正好宋家除自己以外,共有五位年轻女眷,一人两支刚刚好。
宋老太太就算了,这把年纪不适合戴绒花,回头她寻个其他物什孝敬她。
宋三太太秋氏撇了撇嘴。
好个姜椿,真是好算计啊,用几支不值钱的绍兴绒花,勾出来见面礼这茬。
这是明晃晃地在向自己跟大嫂讨要见面礼呢!
昨儿见大嫂装傻没给见面礼,她也跟着装傻假装忘了还有这茬,本以为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谁知遇到个厚脸皮的,人家不给,丫就自己张口要。
秋氏抬眼看向庄氏,一脸的幸灾乐祸。
再怎样自己也只是姜椿的三婶,大嫂可是姜椿嫡亲的婆婆,要说失礼,那也是大嫂顶在自己前头。
庄氏淡定道:“谢谢你的见面礼了,可惜我的嫁妆都被户部拉走了,现下也拿不出甚像样的见面礼来,只好以后再补给你了。”
姜椿立时“大度”地说道:“没关系的母亲,儿媳一点都不急,反正母亲这般出身世家大族的人儿,肯定不会像我们乡下那些刁蛮婆婆似的,故意找理由昧下给儿媳妇的见面礼。”
庄氏:“……”
同样出身世家大族的秋氏,感觉自己也被姜椿这番话给波及到了。
但庄氏这个大嫂都寻借口拖延了,她一个当人弟媳妇的怎好抢在她前头给见面礼?
秋氏只好有样学样地叹气道:“我的嫁妆也被户部拉走了,实在寻不出甚像样的物什给椿娘你当见面礼,只好以后再补给你了。”
姜椿笑眯眯道:“不急不急,我又不是那等一言不合就主动讨要见面礼的人儿。”
你就是好不好!
秋氏嘴角抽了抽,决定等嫁妆回来后,立时就补给她一份丰厚见面礼,不然回头她肯定会主动讨要的。
到时自己这个当婶娘的脸该往哪搁?
*
用过早饭后,宋时桉带着那一大摞库房登记册子去户部对账,姜椿去前院找姜河跟郑鲲。
三人在刘管事的带领下,去找牙人商谈买宅子的事宜。
才刚坐上马车,二门处就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大嫂等等我……等等我啊……”
宋时音提着裙子,急匆匆往这边跑,后头跟着个几乎要跑断气的丫鬟。
她在乡下待的这一年,成日被姜椿逼迫着干这干那,连猪屎都铲过,体力比其他大家闺秀好太多。
甚至比达官贵人家那些同样养尊处优的丫鬟都强。
宋时音跑到马车跟前,抬脚就要踩着脚凳上马车。
姜椿白她一眼,无语道:“我们要去寻牙人买宅子,兴许要辗转多处看宅子,辛苦得很,你不待在家享清福,跟着做甚?”
宋时音爬上马车,挤到姜椿身边坐下,笑嘻嘻道:“我跟着大嫂学学怎么买宅子,回头说不到好亲事,我不得买个宅子好招上门女婿?”
姜椿:“……”
她本想说教她一顿,想想还是算了。
听说二婶跟婆母不太对付,宋时音这个一门心思只想招赘的家伙,还是留给二婶自己头疼去吧。
刘管事带着他们去寻一个绰号叫“包打听”的牙人。
此人姓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就没有他不认识的,消息最是流通,所以得了这么个绰号。
包打听听闻宋家大奶奶,太子爷的舅子媳妇要买宅子,上来就给推荐了三座五进的宅子,最便宜的一座都要三万五千两银子。
姜椿心想得亏自己见过大世面,不然乍然听到这样的价格,高低得吓晕过去。
姜河就没她这么淡定了,当即就将手摆得跟拨浪鼓一样:“就我跟侄子两人住,哪用得着恁大的宅子?一进就尽够了。”
包打听眸光闪烁了几下,立时了然。
原来不是宋大奶奶要买宅子,而是宋大奶奶的爹要买宅子。
他立时改口道:“一进的宅子我手上倒还真有几处,不如我带几位去瞧瞧?”
姜椿颔首:“可以。”
一进的宅子,再贵也贵不到哪里去,实地验看过,果真瞧中了哪处,再商讨价格不迟。
头一处去看的宅子地段倒是极好,就在离翰林院一条街远的地方,这条街的宅子都是一进的四合院,周围住的基本都是在翰林院供职的翰林。
宅子虽小,修得却十分精致,雕梁画栋,院子天井里还放了一口大缸,缸里养着一缸睡莲。
灰瓦白墙,古色古香,十分有意趣。
要价也不算太贵,只要两千五百两。
姜椿觉得自己发挥一下砍价的本领,应该能砍到两千二三百两左右。
虽然她手里只有两千两银子,但没关系,她系统仓库里还存了一堆之前不敢在红叶县出手的物什。
正好如今宋家百废待兴,正是大肆采买东西,以及从户部往府里拉东西的时候,她可以浑水摸鱼,将这些东西给当出去。
凑个二三百两银子不成问题。
但姜河却没瞧上这宅子。
也不能说没瞧上。
他瓮声瓮气地说道:“宅子是好宅子,但周围邻居都是翰林老爷,我一个屠户混在其中,没得坏了人家的书香气。”
姜椿才要反驳,让她爹不要妄自菲薄,但转念一想,他爹的顾虑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姜河若是住在这里,周围都是满身书卷气的读书人,大家根本不是一路人,根本没法往来。
长此以往,她爹就算不得抑郁症,只怕住得也很憋屈。
都说姜还是老得辣,姜椿今儿算是见识到了。
即便姜河不识字没文化,但生活常识跟人情世故却一点都不比自己差。
她回过身来,笑着对包打听道:“包叔,我爹说得也有道理,他的确跟读书人说不到一块儿去,不知你手里可有市井一些的宅子?”
被叫“包叔”的包打听连忙拱手作揖:“不敢当不敢当,大奶奶可别折煞我了。”
客套完,又忙笑道:“倒还真有一处,我带大奶奶你们去瞧瞧。”
众人各自登上马车,跟着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