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沈奕彤(1 / 2)
失踪案?
刚查了一桩失踪案的孙羡兵与虞敬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发问。
“具体失踪多长时间?”
“怎么会什么也没找到呢?”
胡老板摊开手,显然也有些无奈。
“就上个星期,周一发现她没来上班,然后单位同事到处找,家里人说周末她没回家,隔壁宿舍的说她周五下班之后没回来住,这么一对发现不对头,赶紧报了警。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来了。”
夏木繁再问:“宣传科同事是看到她离开镇政府办公楼的吗?”
沈鸿云皱了皱眉:“应该,是吧?”
夏木繁:“她上班的地方和宿舍有多远?”
沈鸿云:“不远,就在办公楼旁边,几十米的距离。”
夏木繁问:“您女儿失踪这段时间,你有没有接到陌生信件、陌生电话?”
沈鸿云摇头:“没有,我一直有留意的,可是什么消息都没有。我和周老师都没有传呼机,用不惯那个。我们两个都退休了,平时除了买菜、散步,大多数时候都在家,彤彤和我们联系要么是打对门电话,要么直接到家里来找。”
夏木繁问:“她下班的路上有没有遇到熟人?有没有人看到她往哪个方向去了?附近有没有发生车祸?有没有陌生人出现?”
沈鸿云摇头:“我不知道,不过派出所的同志肯定调查过。”
胡老板在旁边插话:“没车祸。12号到15号,咱们镇上顺顺利利,啥事没有。我这个饭馆开了七、八年,正对着镇上这条主路,发生点什么都能知道。”
夏木繁抿了抿唇,眸光有些黯淡。
沈鸿云敏锐地感知到了夏木繁的变化,紧张地看着她:“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夏木繁摇摇头,很快就将心情整理好:“没事。”
说没事,其实只是安慰沈鸿云的慈父之心。
事实上,情况了解到现在,夏木繁的内心越来越沉重。
因为母亲失踪,夏木繁对人口失踪案特别关注,读大学期间查阅过无数卷宗,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判断标准。
人口失踪,一类是主动因素,比如外出打工、做生意、交朋友;一类则是被动因素,比如车祸、被害、被拐。
沈奕彤精神状态稳定,有稳定工作、稳定收入和稳定家庭家庭,属于“四稳定”人员。这类人员不同于居无定所、到处打工谋生的流动人员,他们理智、成熟、有牵绊。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失踪,虽然“死未见尸”,但被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沈奕彤虽然与家人有过争吵,但看得出来她与父母情感很深,没有理由在不告知家人的情况下突然离家。沈奕彤虽然在单位没有担任一官半职,但镇政府收入稳定、工作清闲,不可能在不办理离职手续的情况下擅自离岗。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胡六月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