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批了批了(2 / 2)
一万贯啊,整整一万贯,都是朝廷税收的二十分之一了。你一个小小的司农寺就想要这么多,其他事情还办不办了?
“哦?多吗?那里多了?您给小子指出来,要是您认为不需要的项目删了就是。”姬松对此毫不意外,上辈子那次不和财务部那些貔貅来来回回扯皮好长时间?这才哪到哪啊!
“呃!”
老杜感觉自己心都痛起来了,看着上面一列列,一项项明明白白的数据。他能说什么?
这要是敢减一项,最后事情办不成,这小子还不把责任推到户部来?
姬松喝着茶,看着老杜的纠结的模样,笑道:“杜伯伯,你看,其实也没多少,后续..............”
“老夫批了!《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松思考着。
嗯,取个什么名呢?
嘿!有了。
《关于司农寺官署施政方略书》,看到有些熟悉的字眼,姬松就似乎又回到了上辈子和财务那帮子在经费上斤斤计较的岁月。
写起来后,那熟悉的感觉再次附身,行云流水般地将这篇申请书写完。
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将要用到的费用,和费用的出处。
每笔都让人感觉是非用不可,不可缺少,要是不用,自己都好像做了什么天理难容之事。
将桌上纸稿收好,也不管刘占是否回来,就带着大牛出门去了。
户部衙门,算的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了,掌管全国赋税,人口户籍管理。
不管是那个朝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它在大唐初年却不是这样。
此时战乱刚刚平息,百姓生活更是困顿不堪。
关中由于没有经过大乱,所以看起来还算不错。
但你只要出了潼关往东走,就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正真的面目,就连洛阳这样曾经举世繁华,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此时也只剩下十几万面黄肌瘦的老弱妇孺。
河北、山东、淮泗等地也是战乱的重灾区。收税?你收个试试,信不信你前脚刚下达命令,后脚就有人造反。
这些地方的人没收税都差点活不下去了,你还收税,这是把人往死里逼啊。
所以,此时除了关中、山西、蜀中,江南等地能少量收些赋税,其他地方就别指望了。
没向你朝廷要粮食,就已经是地方官有作为了。
因此,现在的户部尚书很憋屈。
杜如晦看着坐在哪儿老神在在喝茶的姬松,再看看手中毫无破绽的申请书,满面愁容。
“那个........好?侯啊!你看是不是多了点,要不......减减?”杜如晦小心说道。
倒不是他怕了姬松这毛头小子,而是这份申请书,太他娘的缺德了。
你看看,官员薪俸这是按朝廷定制发放的,没错,得给。
官署修补、雇佣仆人、官员津贴、农具打造、耕牛购买等等,这些都没问题,看看这些报价,都是市场价,没什么问题。
但他娘的你列的这么细,连让我反驳的地方都没有,这算怎
?club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