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六章 薛礼(2 / 2)

加入书签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乔木兮有思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姬松也没想到这次能挖出这位大神,说薛礼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薛仁贵的大名估计大家能听出茧子来。

按理来说,薛礼在李世民晚年时才会投军,现在他也就十八岁左右,没想到这次招生却能将这位招来。

其实薛礼出头时是在李治朝,三箭定天山,降伏高句丽,最后因郭孝恪之子郭待封贻误战机导致了大非川之败。

最后更是封爵平阳郡公,官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其他几人虽然没有薛礼那么出色,但在军书战略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只要今后好好培养,将来不会差的。

“对于这几人我和书院的先生有些犹豫,他们都是做了大半辈子的学问,要说教学生他们当仁不让,但这几个明明是将才,他们却心里没底了。”《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有擅长百工建造的人才,有的是家学渊源,有的是自学成才,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比姬松当初想到的结果要好上太多。

当下毕竟不是宋明清儒学至上的时代,先秦百家虽然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但先贤的典籍和智慧却没有被丢掉,很多学子都因为兴趣走上来这条路,虽然稚嫩,但毕竟是有了基础。

还有一个学子字写的不好,学问也马马虎虎,但对农家之事知之甚祥,自己更是经常劳作。

他种的地每年都会比邻家的地多出几斗粮食,虽然不多,但这已经很好了。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一下子涌现出了不少人才。

本来准备只招收八百人的书院先生一看,不行,必须继续扩招。

反正书院有的是地方教授学生,不能将这些书生放弃。

这些人虽然没有太大的本事,但他们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华,是值得培养的。

于是,八百人变成了一千人。

“这几个是怎么回事?”

翻看到后面,李世民发现有十多位学生的名字被单独列了出来,就问道。

姬松上前看了一眼,笑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看到姬松对自己贺喜,李世民更是莫名其妙,没好气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跟谁学的这些?”

姬松顿时脸都黑了,更是恨不得将鞋底拍在李世民脸上。

他就纳闷了,别人拍你马屁的的时候,你都一副高兴的模样,为什么每次遇到他就像很不耐烦的样子?

姬松黑着脸说道:“这是这次学生中对军伍之事有独到见解的人才,其中几人的武艺怕是不下姬青他们,甚至有一人就连小子都不敢说稳赢。”

“连你都不敢说赢?”

这下李世民好奇了,要知道姬松的武艺他可是知道的,比之几位老将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他却说有人能和他相比?

“谁?”

姬松严肃道:“薛礼,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今年刚十八岁。现居绛州龙门县修村,家中贫寒,只能艰难度日。”

他有些感慨道:“臣也没有想到,在学生中会出现这样一个异类,要不是他小时母亲教过他不少字,这次可能第一关就被淘汰了。”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