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出发前的准备(1 / 2)
听完皇帝的话,长孙也是长大了嘴巴,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同时也很解气,实在是他对杨广这个皇帝没有任何好感。
他为了大运河征伐高句丽,却因此亡国。而大唐却因为有大运河,南粮北运,大大减少的陆上的损耗,也能收取更多的赋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好人啊!
姬松可不知道帝后俩人正在嘲笑杨广,但就算是知道也不以为意。
因为他对杨《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看到一脸无奈郑礼,他就明白了,有些埋怨道。
张全一脸笑意:“侯爷折煞奴婢了,皇命在身,奴婢实在不敢怠慢,还是先接旨吧!”
姬松自无不可,拜上香案,躬身接旨。
宣州刺史,漕运转运使,督宣州诸军事...........
很好很强大,这简直和一方诸侯没什么区别了。
但真以为姬松能在宣州做什么事,那可就太小瞧这位皇帝了。
不说越州都督,扬州大都督等人,就是李孝恭的水师舰队。更不用说还有驻扎在岭南的数千玄甲军。
谁要是干出什么幺蛾子,不用长安反应,这些人就能将其剿灭了。
所以看起来权利很大,但实际上也就那样。
再者说了,姬松是去发展地方的,更不用说那地方也用不到军队。
“臣领旨!”
接过圣旨,姬松查验无误,这才笑道:“既然来了就进去坐坐........”
不等他说完,张全就笑着拒绝道:“这次就不了,陛下还等着奴婢回去呢!”
姬松一看也就没强求,对郑礼道:“你替本侯送送张内侍。”
“是,侯爷!”
张全离去,姬松又看了遍圣旨这才将其收起来。
这东西是不能乱放的,要摆在香案后面供起来。
这么些年,他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就算皇帝有多么的信任他,但要是自己作死,那就怪不得别人了,想想当年的刘文静就知道了。
圣旨上没有规定上任日期,这让姬松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这次一去至少三年,姬母说什么也不可能让姬松一个人去,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让攸宁一个人待在家里,姬母也是于心不忍。
既然决定了带一家子去,那么很多事情就要安排好了才行。
姬氏现在家大业大,不可能说走就走。
从第二天开始,姬松就召集各个掌柜和主事人。
这些都是姬氏的老人,都是能信任的。
他规定从现在开始,每月的账本必须送到宣城夫人处,要是有什么事也可以用训鹰传书。
现在除了鹰大鹰二外,它们的四个子嗣也能传书了,所以信息传递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乔木兮有思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笑道:“不懂没事,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他没有再解释,孩子太小了,就算解释了也听不懂。
“这是国,这是姬,也就是我们的姓氏.......”
攸宁带着女儿悄悄地看着夫君教儿子写字,幸福地笑了笑,就带着女儿就要离开。
不过这是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她眉头一皱,不满地看去。
这个时候她不希望被打扰。
“夫人,宫里来人了。”
郑礼小声对攸宁说道。
“你先去招待,本侯马上就来。”
不等攸宁说话,姬松的声音就传了出来,这么大动静,他怎么可能听不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