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八章 汉高祖的前车之鉴(1 / 2)

加入书签

今日已是那次演讲之后的第三天,明天就要去长安上班。昨日陈寿就将官绶送了过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攸宁要留下来照顾孩子,姬润已经完成启蒙教育,这大半年时间,姬松也给这孩子教了不少。

该教的都教了,接下来就要接受书院的教育。

学习不能闭门造车,这会极大的限制孩子眼界,是该接触接触同龄孩子们,和他们一同学习才是。

本来要送姬氏学堂的,但这《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表示自己明白了。

但还是说道:“这件事本侯只能尽力而为,能做到什么程度,说实话,我也不敢保证,陛下可在上面看着呢。”

想到接下的烂摊子,他越想越气:“他娘的,这破事关老子什么事,要不是陛下强加给我,我才不管呢。都是沙场上下来的好汉,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呢。

现在能和开国之初比吗?那时候一切以胜利为主,就是有些过错,看在立下大功的面子上也就放过了,也不会翻旧账。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隋末一场大乱,中原百姓十室九空,正是安定地方,治理民生的时候。

一切都以稳定为主,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这是现在主流。想要长治久安,就只能将精力放在民生百姓身上,他们才是我大唐强大的基础。没有他们种地得粮食,没有百工锻造兵甲,没有民夫运送粮草,咱们打个屁的仗,不被全歼就烧高香吧!”

“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谁的粮草多,谁的武器更加锋利,盔甲更加坚固,谁的将士更加勇猛。但这些都建立在能吃饱肚子的基础上,要是国内乱了,又或者边地战事不断,国家怎么休养生息,怎么积累更多的粮食,盔甲兵器?”

姬松吸口气,看着脸色不怎么好看的老将们叹口气。

“本来这些不应该小子来告诉你们的,说打仗,那个不是我的前辈,用得着我来说教?小子就是想告诉各位叔伯,时代变了,咱们的想法也要跟着变,军中的那一套行不通了。”

“国家制度越来越完善,对军队的约束越来越强,要是在不知收敛..............”

姬松幽幽道:“汉高祖的前车之鉴,难道又要在我大唐重蹈覆辙?”

“不可能!”

听到最后一句,就是一向沉稳的李靖都眼皮微跳,手心更是汗水连连。

程咬金更是蹦了起来,大声呼喊着不可能!

唯有老尉迟不动生色地说道:“没什么不可能的,咱们要是真不知收敛,呵呵.........”

想起前段时间被陛下叫进宫里,不等他站稳,就被陛下的一句话吓的浑身冷汗。

“听说你要造反!”

这是皇帝的原话,要不是自己反应及时,鬼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从哪开始,他终于知道什么叫做伴君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乔木兮有思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片草地被牛羊吃光了,想换片草场,你们就说人家想扣边,二话不说就将人家部落被灭了,牛羊全给抢了。

这件事影响太恶劣了,纸是保不住火的,要事被其他臣服大唐的部落知道,还不得人心惶惶,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今后谁还敢跟大唐打交道?太没品了啊!

“这不是将士立功心切嘛!”

有人小声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