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一章 房玄龄的狠(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上天送给大唐的恩赐,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臣请陛下下旨,立即培育粮种,臣愿远赴殷地为大唐取来足够的粮种。”

说完他勐地扣头道:“还请陛下成全!”

其他门也随之请《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臣在!”

姬松一愣,连忙上前道。

李世民指着众人道:“大家的话你都听到了,以现在的粮种,想要普及开来至少需要十年之功,这还是所有粮种全部封存只用于种植的结果。”

“你来说说,众位爱卿的想法可能成行?”

“若是不能,困难在哪里?”

姬松哑然,他没想到大家竟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众人也希冀地看着姬松,因为这里只有他最了解殷地的情况!

但令大家失望的是姬松摇头了!

“不可能的!”

“姬青他们能够顺利回来,其中运气成分占据大部分原因。大唐想要大规模出海,现在的时机还不到。”

众人面色难看,本以为可以快速解决的办法却被姬松否定了!

那想要推广开来得等到什么时候去?他们还能看到吗?

“时机何在?”

房玄龄抓住姬松的话头问道。

“船,大船,能抗击风浪的大船!”

“海上航行最大的倚仗就是海船,没有足够优良的船,和熟悉海上情况的引领者,想要大规模出海,那简直就是在找死!”

姬松没有任何隐瞒,将船到人的作用一一道出,不管是海上风浪还是辨别方向,他都说得很详细!

最后姬松叹息道:“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十余年的成果,现在也就堪堪在近海航行,一旦进入深海,那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至于办法.........”

说到这里姬松迟疑了,他不知道这个时候提起大航海的提议对不对?这又对大唐有着什么样的改变?是好的,还是坏的?

“什么办法?你倒是说啊,简直急死个人!”

长孙着急道。

“大力扶持造船行业,不管朝廷还是民间都要大力扶持。只靠朝廷是不行的,国家的政策倾斜有时限性的,一旦朝廷上层想法出现改变,前面的所有都将付诸东流。但民间不同,只要有利益,那么他们就会不断地建造更好更大的船只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而海上的利益大家也都看到了,一只瓷碗就能换来等重的黄金,这是何等的暴利?一旦向民间开放,大唐绝对能掀起一股海洋热的大潮,到时候用不了几年时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乔木兮有思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