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章 奇人奇事(1 / 2)

加入书签

气饱青年今年十九岁。

他出身在黄米胡同一个普通的包衣旗人之家,亲爹从前只是个大头旗丁,在打仗时曾想过认祖归宗,效仿先堂祖宗做逃跑之师。

未果。

他在跑的路上跌了一跤,一只膝盖刚好为某上前线刷军功、却硬要领兵奇袭的贵子挡了致命一箭。

回来后便以赤胆忠心招摇市井。

如此奋不顾身的忠心便是杜家发家之始。

到了青年身上自然也子承父业,补上笔帖式之后,他钻研各方语言企图为龙子凤孙解忧,顺便在皇宫这个大花园捡走一些不值钱的旧物回去养家。

他母亲自称钮祜禄子孙,这支满族古老的姓氏,主要居于松花江、牡丹江、长白山等地,但他母亲,宣称是多马沟的钮祜禄。

多马沟何在?唉,他翻遍文献也没找着多马沟在哪呢!或许同刘备似的,自称中山王之后也未可知。

青年曾同其母共赴盛宴,亲觑其母对京中钮祜禄笑称同家。

被问祖籍何在,其母答曰多马沟。

京人笑:“山核桃差着一?儿。”

她便携着青年落荒而逃。

青年大喘气回来后,便决心不再过上这种为名利四处奔波的庸俗生活。

他在家栽花种草,十死一伤。

他将俸禄全数交于母亲,自己只靠违反乱纪搂钱度日,??毕竟钱财是生活之本,没有钱,不俗也要俗了。结果和二哥一起养出了大哥这朵水仙花。

但要让他细细同妻子交代自己的花用进出、每月让妻子领走固定的月银,让她在多事之秋为养家银提前用尽发愁如何向他开口。

青年认为,这就是庸俗。

他想,与其按月纳粮,不如自己隔三差五悄悄地放在她每日晨起就能看到的地方。

他以为这是两个人的默契,所以一直不曾揭破。

谁知,这样竟让小人得利,摸走了他二十两银子险些用他老婆本寻摸出一个新丈夫来。

这是他鲁莽了。

鲁莽青年杜容和沉默地坐在了竹椅上,看着眼前的新婚妻子。

楚韵挽一个小髻,鬓边戴了两朵红蓝相间的绒花,穿一身白纱衫儿,挑线裙子。

她的眼睛总是明亮的,好像什么事都不值得上心,也不值得恼怒,只有在栽花种草挣钱听闲话时,才会变得格外灵动。

现在这双眼睛就很灵动!

杜容和十分没有风度地抢过她手里的凉茶,咕嘟咕嘟喝得一干二净。

楚韵人都有些吓傻了,她一下子就冒出许多想问的话:“巧红被你抓住了吗?还是她撺掇傅家女眷外逃被判叛国罪的事儿被那麻子脸知道了?”

她有点恨自己学的怎么不是化学,一来直接轰掉大清多好!

杜容和夹走她一块酥饼吃得毫无形象,吃完了才抬头说:“那些不重要。”

如今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比如??先搞定媳妇和亲娘。

楚韵都有些出汗了。

我的娘,小荷老师你没事儿吧,你是疯了吗?稍有不慎这可就全家入土了还不着急呢。

面对楚韵无声的震撼,杜容和笑了两声,起身抱了两个青布大包袱出来,砸得桌子哐哐乱响。

又抢了楚韵刚倒好的压惊冷饮子咕嘟咕嘟喝了,在她由震惊变为惊恐的眼神里,清咳一声,八卦道:“你想不想知道我二姐的事?”

楚韵真想跑出去找个萨满回来给他跳跳了,摇头道:“可以以后说,??”

拒绝的话还没说完,杜容和已经把包袱打开了。

里边装的都是雪白的银子,一锭一锭直白到人心上去,变成白月光变成朱砂痣。

清朝的银子可以私人铸造,形状千奇百怪,按形状有长?、方?之类的分类。

但若是按着重量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大锭,也就是元宝,都是五十两的宝船型,两端往往卷起高翘呈船形,也叫马蹄银。

第二类中锭,都是十两一锭的锤形小元宝。

第三类便是小锞、锞子,看着像馒头、梅花之类各种各样的小巧之物,一到五两间都可以叫裸子。

用裸子打赏人那都是豪富之家的做派。

杜家用的最多的是第四类,一两以下的碎银子,也可以叫滴珠、福珠。

里边花样最多的银子是小元宝,许多人家送礼都会特意打成花朵、如意、葫芦这些吉祥富贵的样式。

楚韵如今面对的,是十两一锭最朴素的小元宝。

洁白饱满,冷光四射。

杜容和看着钱串子为钱所惑,不再开口,这时才正经道:“陪我说一盏茶功夫,我就给你一锭银子好不好?

楚韵为这元宝容色所震,一句你疯了卡在口中,竟让他一直说下去了。

杜容和拿起一枚元宝,先吸引住楚韵的目光,长叹一声道:“我这个二姐叫杜文,她自幼便聪慧,三岁成诵,五岁作诗,几条胡同都有名声。

有人有才无貌,有人有貌无才。而我的二姐,自小才貌双全,给多马沟钮祜禄今为郎氏者

添了许多脸面。”

楚韵果然被多马沟吸引过去,开始问起杜文的事,她主动给疯疯荷倒了杯浓茶,道:“然后呢?”

杜容和见她把目光从银子转到自己身上,为自己打败了五两银默喊了声万岁。

接过茶润了润口,道:“这么一个好好的女儿家,十三岁元宵出门看灯会时,竟然活生生丢了。不管是为什么丢的,要是别的人家这时便该宣称女儿死了,保住下边女儿的清名。”

但杜家人素来假正经惯了,这回是真正经了一回,任亲戚朋友怎么劝都没发丧,还告了官大张旗鼓地找闺女。

这事累得大姐原本的夫家都黄了,甚至不得不往下挑了个商户嫁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