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章 选品卖点(2 / 2)

加入书签

也就是俗称的吃的就是文化。

楚韵虽两辈子普通小市民出身对这话亦能赞同甚至也有一番自己的心得。

像老北京炸酱面这样以“历史悠久”为卖点的食物除了老也没啥别的竞争力

至于像西湖醋鱼这样以美食环境为卖点的她总不能取个黄米胡同瓜子儿吧。

当然这些有时间价值、名人效应、地域特色的广告词在爱新觉罗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他们自觉自己就是名人皇城就是天下最好的所在至于时间久他们不爱听这个。大清建国才多少年呐。

弄清楚要求后她就琢磨怎么写介绍词了。

怕摸不准时代的脉次日一早楚韵还跟何妈一起往正阳门外溜。

内城的商业街虽然很繁华但比起连接内城和外城的正阳门又有许多不如了。

正阳门外不仅有东四和西四牌楼全部的商号还有不允许在内城开设的下九流场所比如花街柳巷。

三房有什么事素来不瞒何妈李叔两口子。

知道原本只能略赚几个钱的瓜子儿有可能大赚一笔何妈天不亮就起来给楚韵梳头。

怕叫被熟人记住脸她特意给楚韵梳了个丫头的大辫子用红绒绳绑住甚至还带了一盒子草木灰以备不时之需。

两人等着没人的时候提着菜篮子往外走。

黄米胡同外就有许多推车的车夫。

这种车都是独轮的单人车大轮子在车底中间人站在后边推着车往前走车厢像立起来的棺材瘦长窄小冬天四面都围棉布夏天用的则是竹帘这类透气的材料。

拉车的都是穿着用棉布和麻布衣料的汉人有人身上破了洞连补丁都懒得打。

这种懒车夫何妈是不要的。

她挑了两辆干净的车对车夫也知根知底的方带着楚韵往上一坐道:“去正阳门!”

车夫把辫子盘在头上一擦汗脚下生风地往正阳门去了。

何妈对这些胡同亦是熟的她都不知道溜出来多少次了。

她一个老妈子还讲贞操不成!

到了地方就熟门熟路地带着楚韵往卖食物的地方钻正阳门外人熙熙攘攘的。一路上她都死死拉住楚韵怕叫人拐跑了。

楚韵伸着头去看两边的招牌。

平民小吃都是张婆婆香饮王老汉儿烤鸭之类言简意赅。

一看就贵得不得了的物件取名都是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比如龙珠蟠桃汤就是挖成圆球的桃再兑点儿甜水。

还有仙麟蒸腿其实就是鸡翅鸭腿。

楚韵打听了几个贵物背后的故事人家最朴素的也说到了西王母。

这样逛了一圈她心里就有底了。

晚上吃了饭

大概编了一个救苦救难的菩萨下凡原本以为民不聊生结果却被生活多姿多彩的凡人送了一碟大清土地里长的葵花子感叹今朝多欢乐后返回天庭的故事。

无功而返是很重要的。

有人马屁拍到蹄子上写菩萨下凡一路降妖伏魔这就属于唱唱反调阖家往土里走了。

故事跌宕起伏,有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