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章 这两个字很美(1 / 2)

加入书签

徭役是一件基层差事,年年都有,而且遍布周围全国各地,老百姓也闻之色变。

但监工的皂吏在有品级、有出身的人眼里,那就跟蛆虫差不多。

包衣是不够尊贵,但怎么说也是不够尊贵的“人”,而不是什么飞禽走兽。

去做监工与蛆虫混在一起,在上流社会,这就是失去了他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名声。

杜老爷感觉一切逐渐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他是个苦出身,生下来父母兄弟都打仗没了,剩他一个人独木难支,做什么都只能捡别人的剩饭,就连打了胜仗瓜分户富财产也轮不到他。

后来他跟着那个挡箭的贵子四处溜达拿大户的金银珠宝也没什么见识,以为金子就是最值钱的,裤兜里靴子里都装满了这个。

还是那个贵子的近仆看他袖子被砣出洞,金子扑通扑通掉在地上忍不住发笑,告诉他悄悄把珍珠和香料藏进辫子里。

杜老爷存下的这个钱,家里谁也不知道。他舍不得给老的少的花,连娶媳妇都是郎家出钱更多。有时他甚至会忍不住去看下仆的肥棉裤,猜测他们是不是也往里裹了杜家的米粮走。

他成天担心这个就多花了几个钱,哄劝郎氏给家里下仆发透薄的细棉细纱,做成又短又不禁穿的衣裳。

没想到竟然还让杜家落个善待仆人的名声,甚至许多佃户风闻此事。宁愿少一点分成也要依附过来,佃他的地。

杜淳风通过这些意想不到的好处,一辈子就想明白了一件事。

一个人出身卑贱时,对上恭顺忠心能挣大钱。

一个人出身尊贵时,御下有术,家风清正能挣大钱。

名声,就是钱。就算是装出来的名声,也是值钱的。

楚韵就是他给小儿子找来的值钱货。但这姑娘在杜家待得白净贵气许多,他儿子怎么反而越来越不值钱了呢?

杜老爷嘴里苦哈哈的。

杜容和唯一能交代的就是:“这是内务府的安排,儿子也不知为何。”

内务府的安排,普通旗人没办法反抗。

杜老爷沉默了一会儿,迈着瘸腿说:“我去舍下这张老脸,去求一求贵人,希望贵人能看在这条腿的份儿上,给你换个差事。”

他不能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他还想做更有名声的人,挣更多的钱。他再也不想捡别人吃剩的了,老家人剩的也不行!

楚韵差点被菜噎着。

她没想到杜容和去做监工能引起杜老爷这么大的反应。

这老头子讲忠心,即使这条腿救了那个贵人,他也从来没登过贵人门,赏也好罚也好,都只对着老主子的方向磕头,老主子让收他才收。

老主子日理万机,没空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内务府却记住了杜家的“忠心”,经常有事干都会找他们,要不是杜容锦看不上这些差事,大房也能过得顺风水水。

但杜老爷从来没说要给好大儿求个贵差。

楚韵眼睛溜到杜容锦身上,想看看他的反应。

杜家是带有满人作风的汉人,他们家里对嫡长子的态度跟普通小民之家没什么区别。

杜容锦也很有长子做派,如果拿到的东西不是最好的,他宁可不要。杜家三兄弟,也只有他高娶了一个媳妇。

楚韵可不是傻子,她盼着杜老爷和杜容锦为杜容和的差事打起来,让自己和小荷再一次渔翁得利。

让人想不到的是。杜家人的反应在这件事上出奇一致。大家都不能容忍杜容和去做这样卑贱的差事。

剩下的两兄弟都说:“辛苦爹走一趟,我们也去找找朋友亲戚,看看能不能把老三捞出来。”

楚韵注意到他们用了“捞”。

她又长了见识,监工在他们乡下是大老爷,人家也是吃皇粮的。就是放在现代,基层公务员也是要挣破头的。

原来这只是对穷民百姓而言的“好工作”。这份差事对于杜家人,不亚于流放宁古塔,他们不仅看不起监工,甚至会以此为辱。

然而前几日在屋子里,小荷却是笑着把这件事说给自己听的。

小荷身是此山人,他能不明白山里的蘑菇哪一种是有毒的吗?

剩下话她就没怎么听清了,脑子里乱哄哄的。魏佳氏还给她揉心窝子顺气,劝她:“凡事想开点,咱们家里还有人在,我和二爷不能让你们受这个罪。”

就连最温柔的魏佳氏都是这么想的,楚韵都不敢想这些还能好好说话的男人心里对小荷是什么看法了。

如果做一个为民有利的人,对杜容和的身份是奇耻大辱,那她狠得下这个心让他去做这些事吗?

其实人家之前十几年都过得好好的。

纨绔子弟,纵马奔腾,偶有愁绪也不过是躺在银子上过闲得慌。

楚韵最后是被魏佳氏扶着回屋的,连杜容和什么时候回来的都不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