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山人自有妙计(1 / 2)

加入书签

杜家风平浪静的过了两日,楚韵问了几回都没听说杜家三兄弟又跑出去把何家兄弟揍了。

杜容和道:“这事本不是我们的错,娘已经上他们家打了一顿,咱们再去反落了下风,何显耀说不定在家正等着我们提刀过去。

总之,男人间的一架谁先动手谁是狗。

楚韵看不大上他们,委实太墨迹,还不如郎氏打上门痛快,但不管怎么样,何家姐妹因着这场僵持的架,暂时在杜家住着了。

杜家屋子本来就不大,这回又挤了两个人,郎氏便吩咐喜鹊收拾出一间耳房让两人住,这耳房以前是用来放杂物的,收拾出来把郎氏卧房也占了小半不说,屋子里熏艾烧炭还是一股霉味。

自诩礼仪人也的杜容锦瞧着那半间窄得只能转身的屋子,皱眉道:“这不是待客之道,既是做好事怎么不好事做到底,让她们住这屋子,说不好以后还落下埋怨。

“她们住得不好,难道我就住得好了?你瞅瞅咱家猪圈大的地儿,你要做好人,成,拿钱来!郎氏对着自己菜市场般的卧室,已捂着胸口倒了两日,这会儿正气闷,杜容锦撞她枪口上让她好一通大骂。

杜容锦不当家且穷得只剩一张脸,听到钱便如夹着尾巴的狗,就差顺着缝儿溜了。

郎氏:“谁稀罕她们感恩戴德?一个守寡的寡妇,一个落了选没半点前途可言的姑娘,要她们感恩做什么?便是埋怨,还能扒上咱家一根毛不成?过了这遭儿,咱们两家死生不复往来,要怨就怨好了!

杜容锦看老娘威武如此,抱着头,蹿了。

其实何家姐妹在何家过的日子比在杜家坏多了,两人差不多算住在厨房里,便是家里下人都能对她们说两句闲话,吃的是剩饭穿的是旧衣,随时还要受奚落。

盐商家里虽好,但深门大户更是如履薄冰。

比起那样的日子,眼下已经好得太多,看起来都欢天喜地的,尤其何大姑娘,早上撞柱下午起身。次日下地扶墙走,这身体素质有如神助一般。

只有、唯有、仅有杜老爷,还躺在床上吃黄连嘴里念叨着马车。

楚韵听杜小荷说了以后,对杜老爷的鄙视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作为儿媳,她过去看人时便跟郎氏道:“娘,爹想是馋郎家马车了,那大马车,宽宽阔阔的,爹这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坐过一回!

郎氏有些呆气,而且一直爱听人吹捧郎家,听到此处沾花一笑,顺道还把那个巨大的琉璃花簪送了楚韵,她也是嫌这个太土,一直不肯戴,道:“风哥虽不如你这

般是泥腿子出身,到底也没过过什么富贵日子,上回在楼子里,看见好菜,嘴馋撑坏了肚子,这回看见马车也眼馋,上辈子饿死鬼投胎怎地?”

当晚便让郎助又把马车悄悄拖过来要抬着杜老爷上去转两圈兜风,可怜杜老爷高兴得一条街都听见他在马车里喜极而泣的天籁之音了。

杜容和看着爹被这么连托带抢地抬到车上,头上冷气直冒,跟楚韵道:“这……这太不孝了。”

但孝子如杜三爷,最终也没伸手拦一下亲爹,他第二日眼睛就不爽利了,眼睛不爽利,看不清楚爹是怎么个哭法也情有可原。

楚韵一边欣赏杜老爷一个人的乐队,一边趁着等枝的功夫观察了一下这两苦命的姑娘。

这两人跟上一年相比大不相同了,之前何大姑娘没嫁人,不说面黄肌瘦,那面相叫胡同西头小瞎仙一瞧,准得跳起来说一句人之将死。

如今想是在盐商家里没饿着,人一下就长开了、白了、美了,两人又瘦弱,活生生两朵小白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