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8章 发生变故的仁增寺(2 / 2)

加入书签

老道士皱眉思索:“好像是太安静了,按理来说寺院里会有僧人念经声还有转经轮声音的。”

两人不再开玩笑,神色严肃的上前敲门,结果手指才刚碰上寺门,门就自己吱呀一声朝里推开一条缝隙。

两人疑惑对视一眼,用力一推,寺门彻底打开,结果就看到仁增寺内一片狼藉,好像是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斗法,虽然经过简单打扫,但还是能看到许多残破佛像、转经筒、建筑物。

当来到正殿佛殿时,这里更是狼藉,佛像倒塌摔碎,莲花蜡烛杂乱掉落一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咬火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出一些害群之马,总体还是好人多过恶人。

再说了,自在宗就是个附佛外道,假借佛祖名义诓骗世人的邪教。

上了江岸后,队伍顺着山间土路,前往山顶的仁增寺,晋安:“老道,就快要到仁增寺了,你不换身僧袍,用‘拥措上师’身份拜访罗桑上师?”

老道士捻须微笑:“既然是拜访罗桑上师,自然是要堂堂正正的来,这是周礼之道,做人嘛,不能乱了道德,更不能乱了礼数。”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连牧民和牛马都不敢靠近江边。直到后来一名佛法高深的高僧,路过这里砍下了赞魔的脑袋,鲜血流入江河,变成浑浊不堪的砂浆黄水,并且奔腾如虎啸,震慑人心,吓坏牧民的牛马,让当地百姓与牛马动物都无法饮用这江里的水,因为越喝越渴,解剖牛马尸体发现人喝进肚子里的不是水而是被沉重泥沙灌满了胃袋和肠子,牛马被泥沙活活胀死,死得很受罪。”

“那名高僧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这是那头赞魔心有不甘,怨气不散,临死前诅咒每个喝此江的生灵都会被泥沙胀死。后来,高僧开始在江边建起一座寺庙,常住下来,日日夜夜念诵佛经,才让江河重归平静,重归清澈,人和牛马牲畜又能重新饮用此江生存,人们感恩那位高僧为当地人做出的贡献,就一起给寺庙取了个名字,就是咱们眼前的这座仁增寺了。”

“仁增葬吐蕃语里代表着智慧与慈悲,类似于我们在中原常听到的‘南无阿弥陀佛’,是敬语,赞美佛祖的意思。”

两人边走下山向一条跨江而过的索桥走去,老道士一边继续往下说着仁增寺的历史:“不过,赞魔怨气太重,每到雨季时江水会再次变黄浊,奔腾吓人,即便隔着很远都能听到当年水怪赞魔的不甘心咆哮声,这个时候的江水无法再喝,舀起一瓢水有一半是黄沙。所以,仁增寺便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世世代代守护江河两岸人畜安宁,这一守护,就是五百载,不管风雨还是战乱,都是佛经无阻,日日夜夜为高原上的生命祈福。”

“这条江也因此,渐渐被当地百姓称作‘丹增藏布’,意思为被无上佛法加持过的江河,以此永远记住仁增寺对当地人做出的无私奉献。”

“仁增寺在当地做的善举不止于此呢,就比如说这条横跨汹涌江河的索桥,也是仁增寺为当地人修建的,为两岸百姓大大节省了十几天翻山越岭时间。”

索桥承载有限,晋安让傻羊还有驮物的马队,分批次安全通过,不过即便如此,当体壮如牛的傻羊独自过索桥时,听着索桥传出像是不堪重负的吱呀吱呀刺耳呻吟声,晋安和老道士都暗自捏把汗,深怕体重超载的傻羊掉下去,不过还好最后是有惊无险。

而当全队通过索桥,老道士也恰好讲完丹增藏布江和仁增寺的历史。

“想不到仁增寺背后还有这么段故事,能孤守一地五百年,这份艰苦,大毅力,对佛法的虔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