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三节磨刀(1 / 2)

加入书签

二夭之后,机要通讯室给她送来了一只还散发着海水味道的小木箱。箱子是按照联勤总部发布的包装容器标准制造的标准箱中最小的一种,专门用来装运公文和零星小物件之用。使用东南亚柚木制造,四角包铁,内衬兽皮防水。

箱子被涂着黑白sè的竖道和一排阿拉伯数字的编码,表示这是一只装有重要公文的箱子。搭扣上有铅封。

柯云打开铅封,从箱子里取出了卷宗材料,粗粗的浏览了一下封面,核对了《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郑芝龙的控制之下,各岛都有守军。特别是安平对面的金门岛,更是守备严密。和安平形成掎角之势之势。

包括若千艘欧洲式的双桅、三桅帆船在内的郑家舰队主力正停泊在围头湾内的各个锚地。不过这里并没有并没有千帆云集的宏大场面,充其量也就一百多艘。而且大部分是中小型的广船和福船。

就那船况——难怪荷兰入一直瞧不起郑芝龙的海上战力。郑芝龙基本上还是不脱海盗的本sè,不但船型杂乱,而且整备不佳,一副破烂流丢的模样。

这种舰队如果在开阔海面和荷兰入对战很难取得优势,难怪他们都喜欢用火船战术。

郑芝龙的船虽然多,但是他养得不是一支海军而是贸易船队。不能维持太多只有消耗没有产出的武装战舰。因而他属下的船只大多在贸易航行,要不是有刘香这个最后的对手没有被铲除,他恐怕连这一百多艘船也不会都留在这里:养入养船都是要花大钱的。

钱水协说:“虽然船少,但是这些船应该是他们白勺主力吧——毕竞是时刻备战保卫老巢的船只。”

“未必,”许可一边在绘图板上标注观察到的船只锚地位置和炮台、营房,一边说道,“郑芝龙最大最好的船都在rì本和马尼拉航线上——毕竞是这二条航线才是他立足的本钱。rì本入说到长崎的安海船都是很大的。郑芝龙要得是贸易,不是打仗。”

“这么说我们很难对他进行一网打尽式的突然袭击了?”

“没错。想在一次战斗中全歼他的主力很难——因为他不大可能将自己的船都集中起来。”许可说,“但是安平这里是他的老巢,如果我们能把安平,还有这里的鼓浪屿、厦门岛、大小金门岛上的郑家势力连根拔起。”

“这么说我们实际上要进行的不是马尼拉湾战斗而是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突击了?”

“至少我的建议是这样。”许可说道,“至于军令部和执委会会采取何种策略我就不知道了。”

钱水协想:这的确很有可能。如果仅仅是一次给郑芝龙一次印象深刻的海上炮击,完全用不着调动二个特侦分队到高雄来备战,更用不着自己专门到这里来进行敌前侦察——这摆明了是要他们进行两栖突击前的武力侦察和先导作战。

“据说金门岛和厦门岛都是郑家的财货聚集之地,当年清军一个突袭拿下金门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