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节协定(1 / 2)
“话说,你说江户大君,我正好想给他写封信,有一事不明,还请指教。レ?思?路?客レ”
见对方开始缓解气氛,二位来使松了一口气,不过腹黑流从来都是在这种时候发力:
“到底应该叫‘rì本大君’,还是‘rì本国王’”
“自秀吉公不受rì本王之印我国天下人便称大君。”
“那好。”平秋盛拿出来一个文件夹,“《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埔寨。现在澳洲人不但有上等的青白瓷,还有像玉石一样的骨瓷,像水晶一样的各种玻璃器,定价按rì本人的眼力价并不算贵。转手出去就是十倍、百倍的利润!
特别是全套的玻璃和瓷器茶具,细分为大明式、澳宋式——所谓澳宋式就是英式红茶茶具和旧时空的乌龙茶茶具。当然也少不了rì本茶道用得那种稀奇古怪造型和sè泽的。
至于大宗的消费品,有各种质地的布匹,这也是当时rì本的主要进口商品,当时的幕府规定庶民只许穿着棉麻制品,而rì本本岛的棉花:不论是木棉还是草棉都不敷使用。所以每年都要从大明和朝鲜进口棉布。特别是朝鲜的木棉布,是rì朝贸易中的大宗货物。
元老院虽然自己还没有办棉纺厂,但是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运来大量的廉价棉布,大明的松江府也是衣被天下之地,而海南、广东又是传统木棉产地,家织棉布数量也很可观。所以rì本人要多少都可以提供,xìng价比大大超过朝鲜货。
至于其他林林总总的货样:特别是小五金件和机制农具更是让宗家目不暇给——这些东西虽然价值不高,但却一直是市场上的俏货,有多少能销多少。更别说澳洲人提供的这些产品的铁质一看就是非常优良的产品。
澳宋样品装了几十个箱子,让对马使者对自己的礼品自惭形秽:送来的倭刀200把大部分是用来打点一般倭寇的普通货sè——也就是出口大明三两银子一把的那种。按照平秋盛的授意,紫川秀次首先斥责对方的礼品无理,然后右臂绑着纱布,左手拿着细如柳叶的轻剑当场斩断了几把。
反倒是充满了rì本特sè的美术品受到了欢迎:折扇和屏风以其特有的rì式审美趣味很得平秋盛的喜爱,完全可以送到临高去馈赠给诸位元老。还有就是rì本的特产丝织品:天鹅绒。这是rì本主要的出口丝织品,很受当时的欧洲人欢迎——但是rì本大量进口中国的生丝主要就是为了制造出口用的丝织品。
馈赠给平秋盛的礼物显然是jīng挑细选的,而且颇为贵重:一柄上好的太刀和一柄胁差——虽然是“新刀”,但是也是出于冶炼名师之手,堪称名贵。天鹅绒二匹,黄金小判十枚,丁银五十枚。
平秋盛这才显露出笑容:虽然一切礼品都要上交企划院,但是这份厚礼充分体现出对马方面的对自己的“尊重”——马屁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