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节归纳(1 / 2)

加入书签

刘元虎进来低着头进来,先叫了一声:“首长。”便规规矩矩的站着不吱声了。

郧素济道:“怎么,哑巴了?我看你在村里蛮威风的嘛。”

刘元虎脸臊红了,道:“首长,我……”

“你不用说。你在村里的确有点威风过头了。不过,你要干好工作,没点威风也的确干不下去。”郧素济自顾自的点上了烟卷,“不过,你这威风大多是为了工作耍的,所以我不怪罪你。大家都是为了元老院的大《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事情……”

“好了,不用说了!”郧素济越听越生气,没想到还不到二三年,基层就是这个德行了!

刘县长,就你这还模范县呢!郧素济一听就明白,这现象绝不是个别的,搞不好有人连番薯稀饭的钱都没出就在吃烙饼卷鸡蛋了。

问完了话,郧素济就在村公所歇息。村公所里有一盏煤油灯,他就在灯下写自己的见闻。他下乡的时候很多,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全沉浸进去和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没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脉搏。今天这一天真是受益匪浅。

这还是模范村,要去了一般村落和落后村,那还不知道怎么个情形。郧素济心想,基层工作的问题不少,农民的情绪也有很大问题。一种混日子的安逸感在大多数村民中可以感受得很清楚,少数粮户又因为各种限制发展不起来,积极性受到打击。

从今天的见闻来看,农民未经过适当管理教育,是很眼前机会主义者的风范:投机散漫、没时间观念(工作时间按天算,只能精确到上下午)、无组织纪律。这样的农民对元老院的事业来说是无用的。

劳役太多,算是个问题,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劳役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生产,真正影响生产是那些播种面积大,从事副业多的粮户。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郧素济是很不赞成某些人提出用“劳役代金”制度来取代现在的“劳役征发”。眼前的大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一条鞭法出发点很好,暂时也起了一定的效果。最后反而成了勒死明末农民绞索上的一股绳子。完美诠释了“黄宗羲定律”。

“征发劳役要科学化、定量化、标准化。”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行字,“要拿出一个科学的标准,看看负担的极限在哪里。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提供尽量多的劳役……”

他想起村口路边三五成群做鞋做针线的妇女,隔三差五打老婆的男人,在家里无所事事的老人孩子……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们的空闲时间还是太多。要充分把人这个最重要的资源利用起来,发挥出作用。

他接着想到村里的副业还是太少了,除了饲养耕牛和少量鸡鸭之外,几乎没看到有人养猪,许多人都反应说宅基地面积太小,当初设计的时候预留的饲养面积就不够。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挨着正屋盖个猪圈,县里的卫生警察又不同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韩道国说这几年为了“争模范”、“创先进”,搞了不少道路和水利建设,因为村里没有实体经济,谈不上有收入,只能向村民“集资”。但是集资不顺利,非得用强迫手段才能征齐。即使这样。村里也还拉了亏空。9?com

“……如今还欠天地会的工程款,今年已经征过一次款了,再征大伙也有意见。就靠着这点钱腾挪。”韩道国就扣留抚恤金的事情辩解道。

?吹牛者的作品《临高启明》最新章节由?

[小说@路上]?全网首发更新,域名[9.com]?『来[小说@路上]@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9?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