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卷七秦第十章 焚书(2 / 2)

加入书签

秦始皇听了很满意,李斯这家伙果然是个明白人,秦始皇问李斯:“这要怎么禁止呢?”李斯说:“把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烧了,就留下我们自己的。《诗》、《书》等百家书籍都由国家图书馆统一管理,民间不得私自持有。除了医药、农耕这些科学书,民间的百家书籍三十天内送到官府烧掉,超过时限的受墨刑。以后有人敢私下议论百家学说的,当街问斩。敢以古非今的,灭他全族。官员知情不报的同罪。以后想要学习可以,只准到官家来学,只开设法律专业。”

秦始皇非常赞同,说:“就按丞相说的办。”就这样,焚书运动开始了。李斯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国家垄断学术,统一思想,构建标准的价值观,扼杀所有危害政权的思想。这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手段,并不是为了发扬法家故意针对其他学派。

从定罪量刑就可以看出统治阶级的态度,私下持有书籍不拿去烧毁,只是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罢了,但你拿出来议论不行,更不能说国家制度的坏话,那是要灭全族的。焚书运动对文化固然是一种破坏,但没有那么严重,只不过对读书人来说,太伤自尊了。秦之后儒家作为主流学派,自然对秦始皇焚书一事口诛笔伐,添油加醋。

除了劳民伤财,焚书坑儒也是秦始皇被很多后人诟病的一件事。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虐无道的体现,觉得秦始皇太坏了,把儒家毁得一塌糊涂,带来了一场文化上的浩劫。实际“焚书”和“坑儒”是两码事,而且提出“焚书”的人不是秦始皇,是李斯。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摆酒席,请手下们吃饭,国内的七十几名博士都参加了宴会。当时的博士是个官职,得在学术上有一定特长的人才能担任,主要职责是管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事务,反正就是那会儿的高级知识分子。

酒过三巡,博士院院长周青臣站起来吹捧秦始皇:“以前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全靠陛下的圣明,现在太阳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没有不被我们大秦征服的。现如今天下推行郡县制,百姓们安居乐业,没有战乱,啊,伟大的陛下,您的功绩肯定会流传千古。”周青臣估计是马屁学专业博士,把马屁拍得既有文彩又有高度,秦始皇听了非常高兴,难怪能当上院长呢。

但不是所有博士都学过马屁,一个叫淳于越比较耿直,他和秦始皇说:“陛下别听周青臣瞎扯,他就是个马屁精,这样阿谀奉承只会加深君主的过错。臣听说周称王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宗族和功臣来给自己打工,现在陛下虽然夺得了天下,但你没有可靠的帮手,万一以后出现了齐国田氏、晋六卿那样的权臣怎么办,谁来帮您呢?依我看,还是之前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