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辩驳(2 / 2)
情那一方面却还存有侥幸,万一经过长平之战和秦困邯郸后,赵王心性改变了呢?
就这样,荀子带着这份委决不下的迟疑心情又一次回到了赵国。
他对姜珂说道:“列星随旋,日月递照,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世间万物自然生长,各有规律,可人类却可以运用智慧,利用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你看这片荠麦,这颗高柳,都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在这世界上,你那颗向往美好的心和天地之间的风景同样重要。”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看荀子的眼神变了,看他的眼神比看一大块黄金还炽热,又是崇拜又是尊敬。
对于姜珂这种崇拜的眼神,一旁的青年早已习惯,在他心里,自家夫子学识渊博,览闻辩见,只要和先生交谈过两句的人,都会被他的理论所折服,就连小孩都不例外。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位被他视为无知幼童的孺子却在认真思考后回了自家夫子一句:“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实践的方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青年:……?
什么?
什么是主观?什么又是客观?她到底在说什么?
为什么她说的每个字我都知道,可当这些字组成一句话后我就听不懂了?
难不成我是个笨蛋?
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姜珂也没好到哪去,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全部知识,说完这句话她就彻底偃旗息鼓了。
她为什么会记住这些呢,是因为大学期末思修考试之前老师给划了重点,一共就两篇纸,这道题还特地提醒用红笔加粗,她没日没夜地背,都快把这句话背到DNA里了。
后来没考这题。
她气到差点想去扎老师车胎。
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也算没白背。
荀子也有些惊讶,他以为自己只是送给陌生小童一句赠言,没想到这小童不仅听懂了,还煞有其事地与自己谈论起来。
关键是他的言论和自己的学说简直完美契合,这倒是出乎荀子的意料。
他道:“你言之有理,老朽钻研半生的学说,没想到你这小童才总角之年便已领悟,真乃通彻之人也。”
姜珂:不,我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已。
荀子已知她聪慧异常,便也不拿她当普通小孩看待,于是问出了自己研究半生的人性学说:“你认为,刚刚出生,处于襁褓之中的婴孩人性如何?”
姜珂顺嘴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的眼睛暗淡了下来。
没想到她来了一个大转弯:“但话又说回来了……”
“人不学,不成器。”
荀子眼里的光又回来了!
荀子支持性恶论,并不是说他认为人性本恶,而是认为人性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峨眉山猴子03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