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章 古玩市场(2 / 2)

加入书签

白天一边闲逛,一边给嫣然普及文物造假的知识,以免她上当受骗。

河洛这个地方,自古既是出土文物的集散地,也是文物造假的集散地。很多造假的文物,都出自河洛及周边地区。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是发生在1993年。

当时一位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来到京城潘家园古玩市场,意外地发现了一批北魏风格的陶俑。这让他立即联想到不久前的中原北魏古墓被盗事件。莫非眼前的陶俑,就是和被盗的北魏古墓有关?

摊贩的一句话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卖陶俑的摊主坦白地告诉专家,摊位上的这些陶俑是一些中原省老乡,在家乡的工地上施工的时候挖出来的,眼前的陶俑还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还在中原老家。

要知道,这些陶俑能够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代文化、习俗、服饰等内容提供重要的考古价值,可是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呀!

专家还是非常谨慎的。为了更加保险,专家从潘家园买走了几个古陶俑,拿回去和其他学者一起鉴定。结果,无论是碳14还是X射线检测,都判定这几件陶俑“够年代”。

这名专家怕一个人鉴定不够权威,又请了几名陶俑界大师过来掌眼。结果几乎所有看过这些陶俑的专家都一致认为,这批陶俑确系真品无疑。无论从造型、还是制作工艺上看,均为罕见国宝。

为了不让这些珍贵文物损毁散失,专家们建议向国家申请专项拨款,及时收购。

在专家们的呼吁下,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出乎寻常地很快做出反应,拨出专款,派出专家,抢救性收购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北魏陶俑。

这样的收购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以往,我国大大小小的文博单位基本上不在地摊上收购文物,就算是平日里正常购买,在经费上也是慎之又慎、紧之又紧。此次几大国家级文博部门的收购行动如此迅速果断,足以见得这些陶俑的文物价值非比平常。

国家这一举措,更激发了普通文物爱好者的热情。一时间,潘家园内外抢购北魏陶俑的热潮惊动了整个艺术品收藏界。所幸的是,国家毕竟在资金上比老百姓雄厚得多,抢救文物的计划顺利进行,短短几个月时间,文物工作者们从古玩市场和各种渠道收购了数百件北魏陶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