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0章 祖仁希德提建议(1 / 2)

加入书签

卓尔北赞道:“祖仁大人,我身为吐蕃的大相,不得不提醒您一句,近年来我们吐蕃与南诏的邦交关系,究竟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尚未可知。因此,我希望您能够谨慎行事,不要轻易涉足南诏的内部事务。我们虽然与南诏有着友好的关系,但是我们的利益并不一定完全一致。所以,我希望您能够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以免对我们吐蕃造成麻烦。”

祖仁希德聆听了卓尔北赞的言辞,他回应道:“卓尔大相,你无需在此问题上对我进行提醒。你应当铭记在心,老夫曾担任过吐蕃王朝的大相之职,对于如何处理与周边邦交国的关系,我了然于胸。在我们尚未与南诏国开战之际,对于南诏国使臣的请求,我们仍需予以配合。”

太皓聆听着他们的谈话,终于明白了吐蕃与南诏国之间的纷繁往事。原来,在遥远的往昔,两国曾连年征战,烽火硝烟弥漫于边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烽烟逐渐平息,两国决定放下仇恨,携手共建和平。

在建交之后,祖仁希德被当时的吐蕃赞普任命为常驻南诏国的使臣,肩负着沟通两国、促进友好的使命。他以智慧和胆识,成功地化解了无数危机,使得两国关系逐渐回暖。

然而,好景不长,吐蕃与南诏两国的关系再次陷入矛盾重重的境地。直至扬乌荣赞之时,两国关系已差到了极点,仿佛一场战争一触即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双方剑拔弩张,却并未断交。其中的原因,便是因为吐蕃的军队掌握在尚结云赞手中。

尚结云赞,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正是祖仁希德阵营中的中流砥柱。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吐蕃与南诏国之间的战争始终未能打响。而这一切,都源于祖仁希德与南诏国的君臣关系甚笃。他们之间的友谊,如同一股暖流,穿越时空的隔阂,温暖着两国子民的心田。

祖仁希德继续说道:“对于南诏国之事,暂且不谈,对于那些狂影门弟子,卓尔大相有没有更为精妙的处理方法?”

卓尔北赞沉声说道:“据我所知,狂影门的弟子们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他们的堂主遭受了凌迟之刑,这无疑会让他们陷入混乱之中。然而,我们并不需要将所有军力都消耗在这些狂影门弟子身上。我们可以发布一份公告,对于那些级别较低的狂影门弟子,我们可以告诫他们,如果他们不愿意承受牢狱之苦,就请他们离开吐蕃。对于那些尽早离开的人,我们可以给予一些银两作为盘缠。而对于那些级别较高的狂影门弟子,我们可以逐一抓捕,然后进行审查。对于表现较好的人,我们可以予以释放;而对于表现较差的人,则可以处以极刑。”

太皓微微颔首,他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轻柔而坚定:“我深信这个办法堪称绝妙,值得一试。如此一来,我们既能彰显吐蕃王国的威严,又能展现出仁慈的一面。”

雕棠公主闻言,也附和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这个方案行事吧。”

祖仁希德沉思片刻,最终也颔首赞同。随后,他继续说道:“我所要提及的第三件事,同样至关重要,那便是尽快选拔出一位摄政大臣,以总揽朝政。”

雕棠公主的声音如同清晨的鸟鸣,她缓缓地说道:“祖仁希德大人所言之事,对于吐蕃王朝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也一直在深思熟虑这个问题。然而,我不禁想要请教诸位,你们心中认为谁才是摄政大臣的最佳选择呢?”

尼玛桑吉首先开口说道:“在我看来,最为合适的人选莫过于祖仁希德大人。他作为三朝元老,政绩卓著,声名远播。若由他来担任摄政大臣,必定能够稳定政局,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共处。”

祖仁希德微微一笑,回应道:“尼玛桑吉大相过誉了。虽然老夫曾担任过诸多要职,但岁月不饶人,摄政大臣之职过于繁重,恐难胜任。卓尔北赞大相自上任吐蕃大相以来,政绩斐然,无论是在经济繁荣还是社会稳定方面,皆展现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崇高的政治品质。因此,我认为卓尔北赞大相担任摄政大臣,实乃最佳选择。”

卓尔北赞接过话茬,声音沉稳而有力:“我的能力仅限于担任大相一职,摄政大臣之位还是由尼玛桑吉大相来担任更为合适。尼玛桑吉大相年轻有为,对于处理政务必定有着与我们不同的独到见解。如今,我们吐蕃正急需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领导者。”

太皓静静地倾听着他们的言辞,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笑意。他们明明都怀揣着成为吐蕃摄政大臣的野心,然而此刻却纷纷展现出了互相谦让的姿态。

在这个权力的舞台上,他们如同戏剧中的演员,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渴望和欲望,却又巧妙地掩饰着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们的言辞如同丝绸般柔软,却又隐藏着锋利的刀锋。

太皓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老的谚语:“权谋如棋,人心如海。”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着,不断地编织着一张张错综复杂的网。他们相互之间既是敌人又是朋友,既是盟友又是对手。

雕棠公主向太皓问道:“太皓,你认为谁可以做这个摄政大臣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