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8章 太皓收复夔川城(2 / 2)

加入书签

然而,叛军的抵抗异常顽强,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设下重重陷阱,太皓的军队虽然勇猛,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城墙之上,每一步前进都伴随着战友的倒下,血染战袍,悲歌四起。太皓心如刀绞,但他知道,退缩意味着更多的牺牲,唯有向前,方能见到黎明的曙光。

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太皓的军队终于艰难地攻入了城内,但代价是惨重的。街道上,战友们倒下的身影触目惊心,胜利的喜悦被一层厚厚的哀伤所覆盖。太皓站在城头,望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心中五味杂陈。

隆威校尉望向太皓,眼中既有胜利的喜悦,又夹杂着对战士牺牲的痛惜,沉声道:“太皓将军,首战已胜,是否应即刻派遣传令官,将捷报传送朝堂?”

太皓将军眉宇间凝重,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硝烟,落在那片刚刚收复的土地上,沉声问道:“我军此役,又折损了多少忠魂?”

“两千勇士,倒在了夺回夔川的道路上。”隆威的回答,如同重锤,落在每个人心头。

太皓沉默片刻,心中计算着这场战役的沉重代价:“五千精锐,先是鬼谷岭折损八百,如今又减员两千,仅余两千两百兵马,而我们,仅仅夺回了一座城池。此刻上报,非但不能彰显战功,反而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与非议。隆威校尉,先不急于报捷,待我等再下一城,用双城的收复,向陛下证明,我们虽历经磨难,却依旧坚不可摧。”

太皓的话语,如同寒风中的火焰,虽在逆境中摇曳,却依然燃烧着不屈的斗志。他的决定,不仅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审时度势,更是对身后每位士兵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在这片被战火洗礼过的土地上,太皓与他的部下,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大军入驻夔川城,城中百姓夹道欢迎,战后的废墟与民众的笑脸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短暂的和平显得尤为珍贵。太皓将军并未沉浸于初战告捷的欢愉,他深知前路漫漫,征途未尽。于是,在城中修整的三日里,他不仅整合了城中愿意归顺的反贼兵马,还巧妙地与从都城带来的兵马融为一体,使得军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六千之众,一股新生的力量在废墟之上悄然崛起。

三日之期转瞬即逝,太皓在军帐中召见隆威,沉声道:“隆威,你乃忠勇之士,夔川城的稳固,非你莫属。我将一千精兵交付于你,务必确保此地安全,为我大军稳固后方,守好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隆威闻言,单膝跪地,双手抱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誓死守护,不负所托!”

随后,太皓率领剩余的五千兵马,如同破晓的曙光,浩浩荡荡地向归川城进发。他们心中燃烧着正义之火,誓要将叛军的势力彻底清除,让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重归安宁。

临行前,太皓回首望向夔川城,那座在晨光中渐渐苏醒的城市,心中默念:“待我归来,必让这万里河山,重现往日的繁荣与和平。”

于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战役即将开启,太皓与他的将士们,带着对未来的希冀,踏上了新的征程。

从夔川城至归川城,水路成为兵贵神速的最佳选择。太皓将军率领着五千铁骑,分乘数百艘战船,浩浩荡荡驶入了蜿蜒曲折的长江水道。江面之上,战船如龙,帆影点点,波光粼粼,映照着战士们坚毅的脸庞与不屈的意志。

行至瞿塘峡,两岸峭壁如削,岩壁陡立,直插云霄,仿佛山河间的一道天堑,壮丽而险峻。峡中江水湍急,浪花翻滚,仿佛蛟龙腾跃,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阳光偶尔从狭窄的缝隙中斜射而下,金色的光辉与碧绿的江水交相辉映,为这险恶之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两岸山峦之上,松柏苍翠,猿猴啼声连连,与江面的战鼓声、船桨击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大自然与人类壮志交响的乐章。太皓立于旗舰之上,任凭猎猎江风吹拂衣襟,他凝视着这天地间的奇景,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慨与豪情。

“瞿塘之险,莫过于此,然我军士气如虹,何惧山川之险,叛军虽强,必将在我们的铁蹄之下,化为乌有!”太皓的声音在峡谷间回荡,激励着每一名士兵的心。在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太皓与他的部队,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股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誓要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及至归川城下,黑云压城,战鼓雷动,正是攻伐一触即发之际。城垣之上,风起云涌,忽闻一声穿云裂石之音,响彻云霄:“太皓将军,世事如棋局局新,望君能洞察时变,择善而从!”

太皓凝眸而望,目光穿越纷飞的尘埃与硝烟,定格于那城楼之上的身影,心中激荡起千层浪。那官员竟是牧鹏,昔日太皓在温川城抗倭之时,牧鹏初始为越川城守大将,英勇无双,面对汹涌而来的倭寇,犹若磐石屹立,最终因其赫赫战功,晋升为越川城之主,威名远播。

时光荏苒,昔日同袍泽,今夕成陌路。太皓立于阵前,面对着城楼上的牧鹏,心中激荡起过往的回忆,如同翻涌的江水,一时间波澜壮阔。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他们共同抵御外辱,热血与汗水浇灌的友谊,此刻却因立场相悖,变得模糊而遥远。太皓的嗓音,沉稳而夹杂着复杂情感,穿透战场的喧嚣,直抵牧鹏心扉:“牧鹏大人,昔日我们曾共御外敌,何其壮哉!而今,你为何会与反贼为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