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 银币的背后(2 / 2)

加入书签

把头笑道:“云峰,你这两天在忙,我也没闲着,我已经解开这个秘密了。”

把头从抽屉里掏出一本破书,扔在了桌子上。

我看这破书是明代天启元年,“新修成都府志”的老影印本,简单点说就是县志。

这里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是成都无县志,另一种说法是成都最早的县志是晚清道光元年那一本。

这两种说法都错了,最早的县志,就是把头手上这本,原书在四川博物馆,编写人是明代人李敏。

把头翻开破书,其有一页内容折叠了。

这部分内容是卷三,包括风俗志、建置志两部分,其在建筑志又详细记载了各地区的私塾,学堂、城郭、公署、祠庙、宫室、关梁、寺观、陵墓、古迹等。

把头指着其两行记载问我:“你看这两句话。”

我默念道:“成都北郊约7公里,磨盘山南《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有的有一两枚,有的有二三十枚。

搜到了这东西,那就是铁证,连例行问话都省了,直接推上警车抓走。

唯一没被搜出银币的就是元四笔,因为全在我包里。

我没在第一现场,但我听人说了当时场景。

跟开董事会一样,二十多名铲地皮贩子,带着银手镯蹲在派出所大厅地上聊天,好几个人都光着膀子,穿着拖鞋。

“你来了?”

“卧槽,你怎么也来了!”

“不知道啊,你被搜出来几枚?”

“我6枚,你多少?”

“那你多,我总共收到两枚!这他妈要是在康定被判了刑,我都没脸回新乡!”

“谁说不是,哎!这次咱们真栽了!快想办法怎么自保吧。”

这时,元四笔咬牙切齿的大声道:“你们怎么还没看出来!这摆明是哪个狗东西把咱们卖了!”

“对!肯定行里人干的!妈的,这狗东西是谁!让我知道了,肯定没他好果子吃!”

其实除了我没人知道,元四笔把自己的名字,也写在了信里。

他“出事儿”后,我开车回了我们旅馆。

听我讲了这两天发生的事儿,把头欣慰笑道:“不错云峰,干的好。”

“这样一来,不但本地贩子对你没了威胁,外地很多贩子近期恐怕也不敢来康定。”

我点头:“把头我定好了,村里有家人会配合我,明天半夜一点钟,我提钱去收货,现在村里人只能卖我,因为他们没得选择。”

“你打算多少一枚收。”

我想了想说:“百一枚。”

把头弹了弹烟灰,咳嗽了一声道:“不行,你一下降三千,落差太大,这样一来,有些不缺这百块的人宁愿烂在自己手里,也不会卖给你。”

“那多少合适?”

把头说道:“单枚两千五,两枚以上,多一枚你给加一百,封顶还是你们开的原价3500,这样你不但能省一笔钱,还能收到更多的货。”

“云峰,你不要老想着捡便宜,这个价格我们怎么都是赚,你可知道。那些银币的背景?”

我说知道,是崇州沙崇国的银币。

“然后呢?”把头问我:“那你说说,谁铸造的?当时为什么要造这些百花

9?com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