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腥风血雨(2 / 2)
李隆基不无担忧,欣慰道:“知爱卿忠诚,朕徐思其宜。”
齐?打了小报告,担心王毛仲听到消息后会报复他,叮嘱道:“君不密则失臣,愿陛下保守秘密。”
李隆基明白事理,欣然答应保密。
高力士等宦官趁机挑拨离间,皇帝对王毛仲越发忌惮,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复从前。
不久后,大理丞麻察坐事左迁兴州别驾,齐?素与麻察交好,出城给他饯行,因道禁中谏语。
麻察性轻险,遂密奏皇帝。
李隆基大怒,召齐?责问道:“卿疑朕不密,却告诉麻察,讵为密邪?且察素无行,卿岂不知?”
齐?顿首谢罪,自知闯祸,惶恐不已。
李隆基颇为反感,随即做出惩罚,将他们两人贬离京师。
“齐?、麻察交构将相,离间君臣,齐?可为高州良德丞,麻察可为浔州皇化尉。”
王毛仲听到了消息,怀疑皇帝要对他发难,不由得心生怨恨。
近日受人挑拨,他趁着鲤鱼谶语出现的机会,率先发动兵变,讨伐无道之君,造成眼下这种局面。
“王将军,朕视你为兄弟,自问待你不薄,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何必为了一个女人造反?”
李隆基悔不当初,只得温言安抚王毛仲,争取化解这场危机。
王毛仲道:“我本是高丽贵族,昔日国家战败,吾全家老小沦为奴隶,若非王皇后怜悯我,收买进府,赐我王姓,岂有今日成就?可你听信谗言,害死了王皇后,还要对我动手,让我如何看待你?”
李隆基哑口无言,脸色变得苍白。
扪心自问,若非王皇后和王毛仲等人鼎力相助,他的确没有资格、也没有实力问鼎天下。
想当年,皇室风雨飘摇,帝位更替频繁,乃是唐朝最黑暗、最血腥的一段时期,李隆基深有体会。
自从唐高宗李治病逝过后,伯父李显继承皇位,由于忤逆祖母武则天之意,突然就被废掉了,父皇李旦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后来武则天把李旦也废了,干脆自己当皇帝。
武则天当政时期,肆意迫害李唐皇族,其他亲王宗族都被血洗了,只留下她自己的亲生儿女,也时刻都提防着。
当时,李隆基身在潜邸,由于身份比较敏感,他们几兄弟被祖母武则天幽禁多年,过着悲催生活,就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武则天肆意妄为,宠信面首张氏兄弟,陷害忠臣,祸乱朝纲,最终引发神龙政变,武氏落下神坛。
随后伯父李显复位,唐中宗懦弱无能,逐渐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掌控大权,杀害太子李重俊,合谋毒杀中宗,立李重茂为帝,韦后垂帘听政,大肆提拔韦氏亲族,想当第二个武则天。
危难之际,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暗中联手,突然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逼退唐殇帝李重茂,唐睿宗李旦得以再次复位。
这是李隆基首次出现在政治舞台,展现出铁血手腕,他率领禁军,诛灭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上官婉儿等人,并且全城搜捕韦氏集团人员,凡身高于马鞭的男性皆被处死。
一夜之间,长安城尸堆成山,血流成河。
李隆基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至于他的实力,主要来自于太原王氏,岳父王仁皎是禁军将领,借助这层关系,他拉拢到不少禁军支持。
而王毛仲正是军方联络人,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禁军将领,都是他在暗中联系,王府兵马也是他在统领,很快发展成一支万人骑兵,成为李隆基的嫡系部队。
这支王牌部队,正是现在的左右龙武军,与左右羽林军,组成北衙四大禁军,帮助李隆基扫除一切障碍,成功登上帝位。
其中的艰难历程,不为外人所知。
要知道,唐睿宗李旦有五个儿子,李隆基排行第三,所以他又叫做李三郎。他大哥李成器是皇太子,上面还有二哥李成义,若以皇室立长的规定,恐怕他跟至尊宝座无缘。
归根结底,禁军才是最重要的权利保障。
李隆基回忆往事,一时感慨万千。
不可否认,自从娶了王菱之后,得到太原王氏大力支持,有王皇后出谋划策,有王毛仲冲锋陷阵,他一路击败所有对手,最终当上了皇帝。
然而,他一时冲动,为了政治理想,想要打压士族集团,不仅害死了王皇后,还杀了国舅王守一全家。
对于皇帝来说,这是政治需要,是非对错,不容置喙。
而在别人眼里看来,这是典型的忘恩负义。
若在平时,谁敢指责皇帝?
可如今,在幕后黑手推动下,皇帝所有罪行都被人暴露出来了,接受广大群众评判,整个社会震荡不安。
再加上,李隆基宠信宦官集团,受到宦官影响,想要除掉王毛仲等人,宦官集团与军方集团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军方将领怀恨在心。
现如今,王毛仲振臂高呼,数万禁军群起造反,一起杀进了皇宫。
这一劫,险恶万分,能否渡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