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 第一期圆满结束(1 / 2)

加入书签

【彩蛋结束了,剩下是关于我们对宇宙探索的历史科普,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一步步认识宇宙的。】

对于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段商是不经意的感慨,很快就越了过去,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

【我国古代有三个宇宙观,可以体现出他们对宇宙的认识。

第一个盖天说,起源同干支历一样历史悠久,不可考查,这个学说的观点就是天圆地方,天如同锅盖,地如同棋局,有八根柱子支撑,天地就像撑着圆形穹顶的凉亭。

日月星辰围绕天空旋转不息,白天看不到月亮星辰只是因为它们离得远了。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相争,共工怒触不周山,女蜗炼石,斩鳌足补天,这些神话都是源自盖天说。】

随着段商的述说,不再是写实的视频,一帧帧古代工笔画出现。

似凉亭的天地,日月星辰围绕在伞盖一样的天空,让看过宇宙的众人觉得好笑。

水神和火神相争,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都是用工笔画来展示的,这让众人更加认识到古代的神话都是虚幻的。

【第二个宣夜说,不同于认为宇宙是实体,将宇宙看作是一个天球的盖天说和浑天说。

宣夜说认为宇宙是没有实体的,有着无边无际的气,日月星辰、恒星、银河都是由气体组成的,这些天体依托于气体在宇宙中漂浮运行,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轨道,有规律、有秩序的运转。

这种奇异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战国时期的《庄子?逍遥游》一书,“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对宇宙无限的猜想。

宣夜说在古代没有更多的证据来佐证这个观点,使它只能成为像“月球大撞击”这样有可能存在,但是不能证明真实的假说。

因此虽然宣夜说里面的许多观点与现代天文学的结论不谋而合,比浑天说在某些方面还要先进,但它不是古代天文学的主流观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宣夜说被渐渐淡忘,直到我们在唐代李淳风所著的《晋书?天文志》里,发现了宣夜说的唯一资料,才知道千年前还有如此先进的思想。】

唐朝,李世民没想到李淳风能做出这番成就,李淳风是和他一起辅佐李渊,太原起兵的刘文静推荐的,目前是秦王府的记室参军。

七年前,刘文静随他一起镇守在长春宫,刘文静和兄弟刘文起被人诬告谋反,李渊本就对刘文静兄弟有疑心,加之听信谗言,决定将刘文静兄弟处斩。

临刑前,刘文静悲愤的拍着胸口长叹道:“‘飞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

短短七年,拍着胸口长叹的就换成李世民了。

李世民眸光明灭不定,李渊三人脸上是唐朝人才倍出的骄傲,显然不知道李淳风在他手下。

李淳风乍一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有些慌张,当听到天幕对自己所著的书评价如此之高,顿时松了口气,随即就是一喜,太好了,他也名留青史了。

高兴过后,李淳风又开始担心李世民的处境,天幕出现的时机不成熟,竟然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曝光出来,福生无量天尊,保佑殿下能安全度过这关吧。

【第三个浑天说,这是古代流传最广的宇宙学说。

浑天说认为地球都是浮在气上,所有恒星依附在一个天球上,日月星辰也依附其上运行,和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计算天体的一种方式)相近,可以说浑天说不只是宇宙观,也是计量天体运行的计算体系。

浑天说的创作者是汉武帝时期的落下闳,他还发明了浑天仪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除了提出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宇宙观??浑天说,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影响了我国历法结构,因为他创制的太初历,将岁首定为农历正月,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流传至今,在民间被称为“春节老人”。

最后更是发明了“通其率”(1),影响我国天文数学两千多年。】

这是真大佬,无数天文人羡慕的眼光投向落下闳这个名字,落下闳获得的名声和成就,是所有天文人梦寐以求,昂首以盼的。

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41岁的嬴政羡慕这两个字已经说倦了,通过天幕他得知西汉不过两百年,这些人才本来是建设秦朝的栋梁之材,没想到造化弄人。

刘彻的关注点放在落下闳是汉武帝时期的,那就是他手下的能人异士,只有政治清明才能汇集这么多的名士,看来他以后是个一代明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