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页(2 / 2)

加入书签

贤王似乎有些不可置信,回首看了看随行的扬州知府,以轻巧的口吻说道:“半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见地,本王看很好嘛。”

那扬州知府听出这话中有问罪之意,急得满头大汗,连连点头:“是,是,下官这就放、放人。”

贤王说:“写诗写得好的人,本王见过不少,但能把诗写得这么有意思的还没几个。本王要见见这个宋观潮。”

徐守拙这一搏,为宋观潮搏来一线生机,也为他们二人的官路搏出一条通天大道。

“那时候人人都只知宋、裴二人乃是先帝的左膀右臂,从不会提及老臣的名号,其实与观潮相比,老臣也不过是一介庸人罢了。观潮是大器之才,南方水害后瘟病成风,他想出的法子至今还能用,比他,老臣一向自愧弗如。”

能让徐守拙这么一个刚愎自用、孤高自许之人心悦诚服的,也只有当年的宋观潮了。

“然而,观潮志在四方,先帝都怕贤王府的天地拘不住他这只鸿鹄,这才想了一个法子,要将孟家长女孟元娘许配给他为妻。”

崇昭皇帝的手一顿,蘸饱丹墨的毛笔尖儿跟着一抖,朱红的墨点不慎滴落在画卷里那神女的面容上。

可惜这么一幅好画,就因这一点失误,全都毁坏了。

——

来啦,不好意思,耽误了两天。

本来后面还有一段,但实在太多了,就先停在这里。

主要写写太师为什么要造反,以及皇帝为什么不肯认谢从隽。

第122章 有情孽(三)

宋观潮娶妻之时,徐守拙已经与他分道扬镳多时。

虽然两人都还在贤王手下办事,但他们为官从政的理念却是大相径庭。

徐守拙从前过了太久的贫寒日子,若只他一人受苦,还不至于如此心难平,可他最疼爱的小妹徐念青从小跟着他,也受过太多的欺负,吃过数不尽的苦头。

令徐守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扬州湿寒的冬天。徐守拙将干巴巴的馒头掰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塞给徐念青。

徐念青就陪着兄长蹲在街角能够躲风的地方,小口小口地啃着馒头。

这时他们看到有户人家的小少爷手中捧着一块葱油烙饼,里头裹着卤肉,小少爷吃得满手满嘴都油亮亮的,徐念青看得目不转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