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狭路(2 / 2)
见来者却是黄济,文帝问:“杨监正呢?他为何不来?”
黄济佯装惶恐,急忙跪答:“回皇上,杨监正抱恙,于三清观休养去了,故是臣前来。”
实际司天监监正杨若温并未抱恙,实为黄济计策。
黄济算准文帝心思,大绥一旦大统,文帝唯一思量的便是江山永固,因此早在黄济故意造此诬言迷惑文帝开始,已做好打算。
深谙这些年来因为司天监颇受文帝冷落,监正杨若温年过花甲,受冷落不过,心偏问道,黄济顺心而为,怂恿其去三清观问道,说若文帝问起,他就回杨若温身体抱恙。
故此,杨若温这一个月来安心于三清观问道去了。
看黄济年少,文帝并内心并不信任黄济,但人既已来,便将就问:“朕近日来闻坊隅有歌谣曰:‘王非王,帝非帝,王为帝,帝无位,暗躲幽宫独流涕!’,你司天监怎么看?近来可有任何不详天象?”
“回皇上,小儿之口,言事若神,此歌谣恐是应逼宫,且昨日太白经天,见于雍。”黄济回道,此歌谣本就是他编造,暗中谣传于小儿之口,再借百官之口上奏文帝。
至于“太白经天”,实际也并未有,乃是黄济一应杜撰,此便是黄济的第三步。
知道文帝的逆鳞乃大绥宗庙社稷,太白经天乃大凶之兆,所谓“太白经天”,是太白昼现于午,名曰经天,是为乱纪,天下大乱,改政易王。
一听太白经天,文帝登时惊惶,再一想“见于雍”,岂非不是指李胤,还能指谁?东大营于雍州,除了李胤,别有他人。
“黄少监,你此话当真。”文帝微微战栗,喝问黄济。
“回皇上,臣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敢欺君。”黄济道。
小儿歌谣兼之天象,不由得文帝不信,“逼宫,李胤竟敢逼宫。”文帝低声说,顿时心里对李胤就起了杀心。
翌日,紫宸殿,早朝上。
文帝故意将小儿歌谣念与百官听,是想看李胤任何反应,毕竟李胤一则身为皇子,二则是东大营主帅,一旦动李胤,牵连甚广。
李彻与黄济暗中对视,文帝此举,证明对李胤动了杀心,就在今日,大事可成矣!
早在七天前,高通身体全愈,回去了南大营,将李彻所密谋一事说与南昭王知晓。
南昭王寻思,不说从前功绩,单从平叛西大营一事看来,李胤确实功高不赏,若李胤有心要逼宫,只怕易如反掌,索性就趁未兆易谋,助李彻杀了李胤,待李彻登基后,高氏怎么说也是大功臣,必能再受皇恩,荫佑子孙。
于是南昭王同意。
此时,南昭王,高通已经万事俱备,候在宫外,只再等一盏茶的功夫,在文帝最盛怒之时,火上烹油,与此同时,东宫护卫也速往武安王府去抓楚羿。
窝藏通缉犯,密谋北境王造反,再添此二项大罪,不信李胤不死。
这歌谣早在半月前李胤就已于坊隅听到,但他并不放在心上,此时听文帝竟在早朝上念,因为无心,李胤同样未放在心上。
文帝看李胤一副泰然自若之样,不觉怒火攻心。
看时机已到,李彻出列,欲上奏,然未得说出,就听边境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