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玉衡之六(2 / 2)

加入书签

他触柱而死,血迹喷溅,在胸口留下了大量的痕迹,但能隐约看出来,尸首上本该有一个长方形的物体。

张宣上前触摸了一下刘太师僵硬的关节,看向杨樗:“似乎是奏章一类的东西。”

杨樗想起来,那个望仙台的小内侍说,徐淑妃等人截获了卢放未写完的奏折。

他连忙唤来黄大伴:“去望仙台把那人提出来。”

黄大伴立刻冲了出去,可是不一会儿,他回来,惊慌失措道:“人不见了。”

杨樗如坠冰窟。

他抓住黄大伴:“着人去十六卫,一定要护住卢将军……还有,你派人去看看羽林卫所还有什么痕迹……”

他吩咐得急,所有人都能看出他内心的慌乱。裴襄终于敢问出声:“你知道奏折的内容?”

杨樗回过头来:“我……不曾亲眼看过。如今,亲眼看过那本奏折的,除了他们,便只剩下卢将军了。”

裴襄揽住了他,如今只能苍白安慰:“邪不压正。”

空荡荡的紫宸殿里,有人哼起了歌来。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尧舜之抗行兮,?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

一人一句,声音渐渐响起。

裴襄也跟着唱了起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杨樗颤抖着,将脸埋入了裴襄的肩头。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这是屈子的《哀郢》。楚王不仁,偏信谗言,流放忠臣。被驱逐出郢都,去往江夏的路上,他涕泪而作,不久,他便身陨汨罗。

杨樗的肩膀颤动,裴襄把他抱得更紧了些。

*

国子监这一版《哀郢》的谱,是刘仲举填的。

他早年给屈子的《九章》都谱了曲,供物虚诗社的成员唱着玩。毕竟屈原的文学成就如昭昭日月,众学子若能得其一两分的神韵,就能算得上是个不错的诗人了。

裴襄接任社长之后,从故纸堆里翻出了这些二十年前的旧篇章,她稍作润色之后,便在国子监中广为流传。

《哀郢》是《九章》之中最悲怆的一篇。

字字句句,如泣如诉。

屈子被馋人所陷害遭到流放的怨愤、国家因馋人当道而被他国侵占的耻辱,化为血泪之墨,凝成了这篇诗作。

刚把谱子翻出来的时候,杨樗还说:“哎呀,屈子之笔力,实在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裴襄拨弄着琵琶,一边伸长了脖子看谱子,一边龇牙咧嘴地在琵琶上按和弦:“刘太师的曲子也很精妙!”

杨樗看了一眼她怀里横抱的五弦琵琶:“你这姿势倒是挺罕见啊。”

裴襄扫了两下弦:“这是鄯善式样的琵琶。我阿娘的贴身侍女是鄯善人。琵琶一绝。”

杨樗:“哟,那我看你怎么像是刚刚才驯服了手指头似的?按个和弦按半天。”

裴襄冷哧一声。还不是因为她没有好好学?在河东的时候,她光顾着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了,琴一课倒是被她阿耶逼得认真地学了一段日子,到了国子监却发现,每个学生多少都能拨弄两下。

毕竟是君子六艺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