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92(2 / 2)
建暖城:幸福初心春风化雨
在桐庐县横村镇独山社区有一段特别的路,不到200米的距离有着公益茶馆、照料中心、老年饭堂,以及挂着“幸福里”招牌的爱心商店。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老人们“活跃”的身影,他们或唱戏,或打鼓,或跳舞,或练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此,当地人称这段路为“幸福巷”。
这是桐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写照,也是群众实实在在幸福感、获得感的缩影。
幸福是什么?桐庐市民夏柏松认为,幸福是政府打开大门、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声音。学生家长卢群表示,幸福是政府给孩子送的一个书包、一套文具。环卫工人褚阿娣说,幸福是放一天假,政府请大家免费旅游……这一切都源于“桐庐百姓日”。
1949年5月6日,桐庐解放。2012年起,这一天被赋予新的意义??“桐庐百姓日”。十余年来,“桐庐百姓日”已超出一般节日概念,成为当地探索民生为本的长效机制,也成为温暖和幸福的代名词。
新生儿红包、环卫工人岗位补贴、就业红包、升学红包、桐君山永久免费开放……连续多年送出“惠民礼包”的背后,是桐庐持续压缩政府支出、提高民生投入比重的结果。
近年来,当地每年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2022年全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1%,增长19.0%。一连串数字,拉近了群众与幸福的距离。
在桐庐,一件件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小确幸”,都是这座“温暖之城”的具体实践。在这里,每个人都能为幸福找到注脚。
育暖行:涓涓暖流浸润心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