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下车(2 / 2)

加入书签

慢慢想辙就是。

至于姜向阳那蠢蛋,太子发了条子,性命应该无忧,至于几日才能出诏狱,太子没有明言,她也不可能傻傻的开口问,只能勤盯着点诏狱的大门了。

没了心事,昭昭蹭了蹭抱着的软被,倒头就睡着了。

至于她交上去的东西,在今日朝堂上引起何等轩然大波,睡梦中的顾玉昭一概不知。

就算知道了,也与她和她家人没干系。

不到万不得已,她只会远远的站在权势的漩涡边缘,绝不投身下场。

只朦胧中,似乎太子那张神颜俊脸越靠越近。

梦中,顾玉昭摸了摸口水,感叹。

可惜这脸竟然长在一朝太子身上,若是随便旁的什么人,她都敢上手去摸一摸。

可惜了,她是无福亵渎了。

*

这一日的早朝并无大事,只牛头关内奸一案结案在即,永昌帝垂询。

督察司言证物在刑部,该由刑部尚书统一回禀,而刑部尚书早朝时摔了轿,伤了手,正在太医署处理伤势,应该等刑部尚书到了再一并议事结案。

而一旁的大理寺卿却出列上报,讽督察司故意丢失证物,有篡改结案供词的嫌疑。

积怨已久,两方又差点打起来。

众臣工窃窃私语。

太子言,刑部尚书一向秉公执法,刚直不阿,陛下谁都可以不信,但不可能不信林尚书。

永昌帝深以为然,便遣散了早朝,留督察司、大理寺与太子御书房叙话。

不一会儿,刑部林尚书才匆匆赶来,他是牛头关内奸一案的主理官员,虽年俞五十,但精神桀烁,挂着一打了木板的左臂,也走得飞快。

一见永昌帝,林尚书便下跪请罪,太子赶前一步代永昌帝扶起了老尚书。

永昌帝也忙言不必虚礼,林卿家也是因公务劳累而不甚跌伤,何罪之有云云。

林尚书起身,捏了捏袖内的纸条,垂首道谢圣恩不提。

然后都察司与大理寺又就结案证物一事开始争吵,大理寺极力核查清点罪责从犯名单,督察司则讽刺到炒冷饭的事,谁爱做谁做去,且名单早有抄录备份,何必生事云云……直吵得永昌帝头疼,林尚书上去劝,却被撞到伤臂,永昌帝怜悯,赶紧宣太医前来御书房。

如此一耽搁便过了午食,永昌帝并不想留诸臣工用膳,且牛头关内奸一案主犯罪责早已确定,三司这半旬争执的,不过是从者的量刑。

最后掉落的是一千颗人头,还是八百颗,于永昌帝而言,并无甚区别。

太子言,不如再请林尚书启封证物,让督察司与大理寺再核一遍自己的印鉴。

两者皆答可。

后三司现场再次验过证物,确认无误。

永昌帝腹中饥饿,御口定夺就此结案,于是林尚书上呈结案宗卷,加盖玉玺,宣旨主谋者夷九族,从党夷三族,主案者抄家砍头不涉亲族,涉事者皆流迁三千里。

如此朱笔御批,无数人头落地,牛头关一案彻底盖棺定论。

永昌帝摆驾离去。

林尚书特意落后几步,待太子步出御书房外,上前感激不提。

今日早朝前,林尚书原本已经拟好了请罪的折子,正在忧心,恍惚间没注意御桥路滑,摔伤了手臂。

后又在御书房收到了太子传讯,又经历了一个时辰的御书房争执,辗转得回失去的证物。

林尚书内心感激,虽他自持忠于天子,但冲着太子这周全的处事手段,此后,林尚书心里慢慢向着东宫偏了几分。

*

且说回太子,从御书房出来后,便去了后宫向章太后问安。

得知太子在御书房被耽误了午膳,章太后虽心里责怪永昌帝,却也不好开口抱怨什么,只能急忙吩咐摆膳。

反而太子知皇祖母的心事,开口宽慰。

回到东宫处理了一些庶务,又小歇了片刻,便有人来回禀。

不过三个时辰,顾玉昭这几日交接人物,顾宅昨夜发生的事,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呈现在这薄薄的纸册之上。

太子略看了一眼,就扔给了随侍的周良弼。

看到近几天那一长串的应酬宴,周良弼不由得讽道:“他这几日倒四处宴请,求上进得很。”

周良弼略探了一下太子脸色,似乎对那顾玉昭冒险拦驾的行为,一副颇为不解的模样,便继续言道:“姜向阳与顾玉昭结交与山山书院,同为翁大儒门下修习庄老三年,私交甚笃,为救姜向阳殚精竭虑,与动机一途上完全说得通。”

“但不同于姜向阳出身清流世家,顾玉昭可是背靠顾太尉府,且与顾九相交甚笃,恩科放榜后,顾玉昭游街打马,不知收敛,招摇放肆得很,被几家大臣榜下捉婿,于二十四楼中四处流窜,最后落到泰王府,还被囚了几日,最后还是太尉府的顾九领人强闯,把他硬捞出来的。”

想起当年事,周良弼也忍不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