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6第36章(2 / 2)

加入书签

黛玉本想省亲是贾家的事,她乃外人,留在贾家倒有诸多不便,不若回自己家的好。

偏贾母要留她,林海又与些家在外地的同僚有约,要一起过元宵,倒无暇顾及她,若她在贾家,任贾家如何忙乱,到底有姐妹们陪着,不致一人孤单,因也留在贾家了。

薛家在京都并无过多亲戚,也就与王家、贾家相熟,虽也略有些相熟的往来人家,但不比贾王两家亲厚,薛王氏和宝钗无事时,多到这两家来,却甚少到别家去。

贾家今年元宵要迎元春省亲,早早便要做准备了,贾家上下都忙作一团,连不需管事的姐妹们都要学着在元春来到底时候如何站,又要在何处等待。姐妹们没有职位在身,本不能见元春的,但若元春召见,又哪有不能见的道理?因此都需知道在何处等候,也要学些被召见时的利益。

宝钗见得此等情状,本不欲到贾家去,免得给王夫人等添乱。她有自己家,如今都已从贾家搬出,只她和妈偶尔到荣国府去,老太太和太太留她母女住下,又为她俩备了一间房罢了,可哪里好真的时常去叨扰?

王夫人却想到宝钗时来京备选的,虽说如今还无选秀消息,但让宝钗也看看贾府接娘娘时的盛况,乃至与元春见上一面,也该对元春有些好处。一旦宝钗将来真成了公主伴读,也许也能帮到元春。

为此,王夫人特意将薛王氏和宝钗请来。薛王氏不好推辞,便带着宝钗,又在荣国府中住了几日,好等元宵到来。

终于到了省亲当日,贾母等有爵位品级的,都已按品服大妆了。若干人具在等候。这一等时,就等到夜里,不知多少人一担一担地挑蜡烛进来,在各处点灯。

宝钗心算时辰,知道元春将要来了,忙要找黛玉,便见黛玉站在众姐妹间,也往大门方向看去。王熙凤忙携了黛玉,将黛玉带到薛王氏身边,与宝钗一并站了,又匆匆带着迎春三姐妹去了。

黛玉三人乃外眷无职,不好擅入,唯有先等原照召见,才好再进。

如此又等了些时候,贾元春与贾母等人在贾母正室行过了礼,才好再彼此厮见。纵是如此,能说的话也不过那些面子上的话。好不容易等元春见薛王氏并宝钗、黛玉不在,要命人请来,母女姐妹略叙离别情景、家务私情,便当游园。

元春听得园中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已是欢喜。她再命人将宝玉请来,一并游幸大观园。

宝钗和黛玉与众姐妹陪驾,哪里好说什么闲话?不过游览一番罢了。

她们前儿所见俱是白天光景,今夜所见却是彩灯处处,又另有一番奢华。

元春游玩之时,极力赞赏,又不免要劝日后不可太过奢华。

末了,元春命传笔砚侍候,要挑园中几处赐名,又要作些文章,以记今日之事。

这文章写来,合该有歌功颂德之词。

元春此时面向诸姐妹,哪里好明说这等事?却又不得不做,唯有盼着姐妹们由贾母教养,跟在贾母身边长大,如今也能知晓各种情由,好作些好文章来。

她虽在深宫,但也知道些宝玉的事。她进宫之前,已知贾母如何疼爱宝玉,如今归家省亲,虽不便与母亲姐妹多言,亦听得他们说宝玉如何。

她今日游园,见宝玉所题匾额,也有些趣味可言,便要宝玉为她最喜的“潇湘馆”、“蘅芜苑”,及次喜的“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大处,各赋五言律一首。众姐妹则一人一匾一诗。

宝钗曾为选秀做过功课,知道这应制诗该如何写来,便作成一首,聊以应付。

因她们姐妹要作的侍少,便先呈与元春,让元春看了,又赞一番她与黛玉所作的和别人不同。

宝钗听得元春称赏黛玉,心内也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