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0心悦(1 / 2)

加入书签

翌日,皇上已下旨,今晨宣京城所有四品以上官员进殿听宣,此时,文武百官已齐聚殿中。庄严的大殿内,气氛沉寂却又隐隐透出一触即发的气势,百官神情不同,却皆屏气凝神,因为谁都明了??宣战诏书就会在今日颁布。

待皇上气宇轩昂走上金殿,满朝文武立即下跪齐呼万岁。

圣上让百官平身后,声音铿锵有力说道:“众卿家,朕已决定,讨伐?戎!”

关太傅旋即上前,恭敬的接过诏书,威严的立于群臣前,宣旨之声如雷霆般震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古边疆稳固,万民安泰,乃国之大计。我朝自开国以来,与四夷立盟,共享太平之福。

而?戎一族,背盟弃义,狼子野心,无视天理纲常,数年以来,勾结贼恶,搅乱四方。朝廷本怀仁德之心,然今者,其狂悖更甚,袭我裴桥,残我百姓,屠戮盟国,血流成河,深触朕心!天下苍生,皆有所望,朝廷岂能坐视。

朕特令卢元帅为征讨大元帅,领其麾下少帅卢正啸统率三军,征讨贼寇,荡平南境之祸,捍卫万民之安。

此战,非为争地,乃为天下;非为夺利,乃为苍生!特昭告天下,布告九州,凡天下臣民,共知国恨家仇。

今举国同心,共伐贼寇,?戎必灭,天下可安,四海升平,此战必胜,则万里江山,永固太平!

钦此!”

宣召之声回荡在整个朝堂,气吞山河,宣告着这是一场必定会波澜壮阔的讨伐之战。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无不振奋,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般,齐呼道:“皇上圣明!”

正啸身着皇上亲赐的少帅官服立在一旁,身姿挺拔目光如电,不论未来的征途充满多少血泪与荆棘,此乃卢家军几辈人之夙愿,亦是自己生于世的意义。他自幼便在卢家列祖列宗前立誓,誓要承志于先辈,不再苟遗于后人,平定南境再无战患,将军不必死守边关。

就在这一瞬,她那凌冽而决绝的眼神又出现在他的眼前??此战必胜。

散朝之后,诏书好似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整个京城。全城的民众都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正义之战而振奋,信念与荣光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街头巷尾群情激愤又斗志昂扬,荡平南境之祸,捍卫万民之安,实为民心所向。

正啸出宫门后,正欲往兵部去商议战事安排,便见关太傅早已立于宫门前,目光温和如常,似是专门在等他。正啸微微一顿,和若辰二人立刻上前恭敬地行礼。

关太傅轻轻颔首望向正啸,笑容依旧温润,却透出几分深意:“皇上已任命一位户部主事,专权统筹军粮、军饷调拨之事,凡事可直接向圣上奏禀,权责极重。你择日见一见他,带着若辰、执礼他们熟悉一二,日后也好共事。”

正啸目光微敛,他当然知晓其中利害,大战在即,粮草先行,军饷和军粮皆是重中之重,这些年南境供养大军还尚可,但是大战一旦开启,南境必受波及,到时必须举全国之力供养三军,关太傅之深意他自是心中明了,随即郑重拱手行礼道:“多谢关叔提点。”

关太傅含笑点头,眼神深邃地望向正啸:“正啸,如今你身负重任,定是诸事繁忙,但心定则定。”

正啸深吸一口气,随即缓缓点头。关太傅定然是看出来了,自己现在恨不得一日之内,将所有军务事宜处置妥当,便启程回归大营。但关太傅所言不错,凡事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如今这京城局势,应步步为营。

关太傅见他心有领悟,微微一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不再多言,转身登上轿,缓缓而去。正啸和若辰等人皆恭敬地行礼送关太傅离去。

执礼起身抬头之时,微微皱眉,似乎还未能理解皇上的安排,低声问道:“一个户部主事竟能担当如此大任?”

直到晌午之时,正啸与若辰、执礼同罗景城一同午膳,席间,罗景城才告诉了他们,此人名为曹凌,乃是今科榜眼,才学极高,且精通算术与统筹,年纪轻轻处事却沉稳老道,入户部不过几年,便已助户部清理出国库诸多隐匿亏空和欠款,手段与能耐皆非常人。

此人现在还是户部尚书的乘龙快婿,仕途顺遂。而且他性子孤傲,不喜结交朝臣,亦是因为这一点,圣上对他更为赏识,特意委以重任,他在朝中可谓是平步青云。

席间,景城还反复跟正啸强调,此人若是实心办事,日后对卢家军肯定是极大的助力,关键是……看正啸能否收服此人。

执礼深吸一口气,望向正啸,他知道少主向来从不刻意拉拢示好朝臣,但此人实在至关重要,军饷军粮调度乃是战事根本,倘若此人不得力,不知日后会生出多少波折。

待与景城午膳后,他们去兵部路上,执礼向正啸提议道:“谢青如今也在户部,他昨日提起,说待您不忙之时,想来拜见您。我看不如让他一道来,毕竟同僚之谊,也好畅谈。”

若辰望向他,心中知晓正啸所思,他自幼便最厌恶拉帮结派,更不屑借私交论政事,但京城之局不得不稍作权衡,从权而行。

正啸最终缓缓点了头,今日见到景城,一看便知大师兄景城都为了这一战,已经毅然决然将自己置于京城权利争斗的漩涡中,而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如此执拗呢?

晌午后,正啸在兵部处理军务,忽听外面传来通报道:“户部曹大人、谢大人求见少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