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026一更(2 / 2)
在长孙无忌的扶持之下,来济从中书舍人到拜相,所用的时间不到十年。
这其中能被挑出错处的地方太多了。
何况中书省之中对来济心存怨言的不在少数。
这些搜罗在一处的陈言,很快经由许敬宗之手捅到了李治的面前。
许敬宗的这一招无疑很聪明。
他是不可能直接跳到中书令位置上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先成全李义府,也为自己此前将其作为投石问路棋子的举动表达一番致歉。
如此一来,在抗衡长孙无忌那方反击的时候,他便有一个完全同进退的盟友了。
李治在面对这份举报的时候,同样手段堪称雷厉风行。
去年来济没有在万年宫山洪对他表达支持,也被他按在了罪责之中。
连带着那一长串的官员联名检举,直接将来济削出了个贬官台州刺史的结果。
李义府尚未在那右散骑常侍的位置上做多久,便被抬到了中书侍郎的位置上,权柄仅次于两位空缺的中书令。
而许敬宗的第二刀,指向的正是褚遂良。
当这位先帝顾命大臣以“不负先帝圣恩,以命相请
其中最重要,也最致命的一条,便是重新清算褚遂良侵占田地一事。
那本该是已经翻篇的事情,可别忘了,这其中还有一桩后续官司。
当年检举褚遂良恶意低价买卖的监察御史韦思谦,在褚遂良重新被起复后贬官清水令,不得升官。
偏偏韦思谦其人,真该算是个天生的谏官。
他于立身持正上毫无缺漏可言,即便被贬官,也以“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为其做人宗旨。①
觉得此人并非池中之物,甚至为其鸣冤打抱不平的人绝不在少数。
李治都不知道许敬宗这家伙是怎么找到门路将这些名单收录起来的。
不过,手段不重
要结果最重要。
奏章砸下去的那一刻也不知道褚遂良额头上的鲜血是因在殿前台阶上叩首所造成的更多还是被砸出来的更多些。
但此刻谁还顾得上这个。
更为醒目的是李治在此时的一句厉声发问“褚遂良
“……”褚遂良呆滞在了当场。
上首那位年轻的帝王气焰正盛当他手握的分庭抗礼势力越多借题发挥的底气也就更为充足。
李治冷然开口“你去潭州冷静冷静吧。”
褚遂良他被贬了。??
算起来褚遂良被贬还遇上了个好时候。
长安城中的夏日连雨正当止息不必令人需要打着伞去送行。
当然这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值得安慰的。
降雨停下高兴的反而是那些唯恐洪水再起的百姓还有就是??
终于能被准允出门的小孩子。
清月握着尖端包了白布的投筹努力朝着距离她不远处的投壶比划试图在自己已能走能跑后找点新鲜花样玩玩。
但另一道一直灼灼盯着她的目光让她刚抬起来的手又放了下来只能将目光转回到了身边。
见李清月终于看向了她李素筠松开了被咬着的下唇开口问道:“你为什么还能这么安逸啊?”
因两位公主不乐意令人打扰的缘故原本随侍在旁的宫女都往远处退开了不少只需能看到她们的身影便好。
而或许正因这份相对清静的环境加上在她面前的又是个小孩儿李素筠的情绪表露都显得直白了不少。
确实是……情绪表露。
当李清月朝着她看去的时候惊觉这个年长几岁的姐姐扁了扁嘴话中竟隐约有几分哭腔。
与其说她在问的是“你为什么还能这么安逸”还不如说她在问的是“你凭什么还能这么悠闲到无所担忧”。
清月垂眸沉思不难猜测她此刻是何种心情。
对真正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她不会明白什么叫做朝堂博弈里的加减法。
来济、褚遂良先后被贬后朝廷重臣里对于废王立武一事的态度本是四个反对两个中立一个赞同现在四个反对里去
掉了两个又顶上了两个赞同的便成了两个反对两个中立三个赞同。
优势到底在哪一方已经很明显了。
只怕反对的两个里其中一个也已经开始战战兢兢的。
李素筠能感觉到的只是近来后宫的气氛也因前朝变革而大有变化。
便比如说她的母亲萧淑妃。
如果说那一次奇怪的拥抱已经让敏锐的孩童感觉到不安这几日母亲越发反常的态度就几乎是让她感到恐慌了。
可她又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倘若她将自己的这份担忧对着母亲问出来绝无法从她那里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
毕竟她的年纪还太小了就算真遇上了麻烦事只怕也没有帮忙分忧的本事。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在见到这个比她更小的妹妹之时竟将这种不安给流露在了话语中。
不过话一出口她又有点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