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儿时寻宝记(2 / 2)
而位于阴峪河大峡谷末段的两河口村,海拔竟然不到200米。
早年间,住在高山之巅的乡民们被三姓寨本地居民习惯性地称之为高山人。
只有少数几个村坐落在阴峪河谷底的峡谷沿岸,经河水数亿年冲刷出来的肥沃的滩涂上。
这里的海拔不到200米。居住在这里的乡民们则被称之为低山人。
曾经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三姓寨的低山人面对高山人时,总有着一种天然的莫名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来自于阴峪河沿岸肥沃的河套地,以及低山缓坡上那漫山遍野年年丰产的水梯田。
河套地与水梯田赋予给他们黄橙橙的稻子、白花花的大米,还有能榨出香喷喷菜籽油、香油的油菜和芝麻。
这些物产,相对于那些一年四季只能吃洋芋、苞谷、荞麦等粗粮的高山人来讲,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些,对那时的高山人来讲绝对是极大的诱惑。
三姓寨的高山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所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就是有朝一日也能够住到低山去,拥有几亩水田,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白米饭。
三姓寨的低山人瞧不起高山人,而高山人又不服低山人;为此而引发的争执与打斗层出不穷。
而实际上,深山中的三姓寨,无论是高山人还是低山人,在那个年代里统统都没有用上电、没有公路走、没有汽车坐,没有粮食吃、也没有衣服穿......
他们都是一样地贫穷,过着一样的坐井观天的日子。
所谓的优劣高低,在这里,仅仅是大米饭和苞谷苦荞饭的差别而已。
但无论是大米,还是苞谷、苦荞,对于高山人和低山人来讲,都只是勉强果腹、维持生命的物资。
杨浩宇在低山“下浜”度过了他整个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