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杨浩宇在华严中学的岁月2(2 / 2)
那时候,普通话还没有全面普及,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用的都还是各自的方言,这些方言几乎都是庐陵话。
别人听不懂他的三姓寨土话,而他也听不太懂庐陵县城里人说话。
虽然同属西南官话,但庐陵县城及县城周遭乡镇的人讲话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调子上类似于中原官话,而三姓寨人讲的则是西南官话川黔片中的方言之一,重庆话。
庐陵话非常特殊。
儿化音、卷舌音、弹舌音处处都是,还有很多特殊的方言土语。
他们不仅会像四川人一样说老子、龟儿子、龟孙子、砍脑阔、胀衣禄、塞衣禄等这些土话,还有很多特殊的用语。
比方说,他们把欺骗叫“标”;不好的、次等的叫“波儿闷”;小气叫“扣扣掐掐”;算了叫“去球”;上面叫“高头”;污垢叫“狗甲”;赶紧的叫“连闷儿”;开始叫“家式”;坏了叫“尻了”;说人神志不清叫“弹里弹气”;青蛙叫“科玛”;小女孩叫“俩子”;小男孩儿叫“二娃子”;长得漂亮叫“光鼻子滑眼”;明天叫“门儿地”,后天叫“后儿地”;骂人叫“决人”,鸟叫“雀雀儿”讨人厌叫“勿搜人”;可怜叫“招业”;漂亮叫“板展”;哭叫“涩”……
这种庐陵人的专用方言还有好多好多。
那时候的城里人是瞧不起说土话的三姓寨人的,把他们称为山里人,甚至把他们说的话称之为“大山里的鸟叫。”
杨浩宇讲着四川语系的土话,穿着在山里依然流行而城里已淘汰了土啦吧唧的衣服,带着明显的、浓厚的山里人色彩。
那时,三姓寨人奉行的穿衣观念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款式与搭配是不太在乎的,但看重料子,再有就是必须得干净。
破了的话,就找一块相同或者颜色相近的料子,缝上一个补巴。
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