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8章 进山之路之古盐道往事33(2 / 2)

加入书签

街道就地取材,用街边小河中溜圆的鹅卵石铺就的一条石头街。

街道两旁搭建的木屋、草棚或石屋、土房均相对而立,每爿都装着活动门板。

这中间,有为从四川背盐回来的盐背子们提供简单食宿的骡马店,后来进山的人越来越多,又慢慢有人在这里开起了百货店、山货收购行、饭馆、旅店等,于是一条街道就这样形成了。

小街两旁,山溪旁和山脚下,高低错落凌乱地挤满了房子;但更多的人则选择住在离这条街不远处能开垦农田的山坡上、河沟里;更有人为了安全躲到了更深的虎狼出没的深山里。那里没有任何路进出,若需要购买生活必需品如洋火和盐巴,他们只能是背着作为交换物的兽皮、药材像野兽一样走兽道、钻林子、淌溪沟、爬山崖,需要好几天才能到这条小街上来。

王大牙在九湖坪草房街晃荡多日,早已摸清了这条街道两旁的道道。

这里有几家广货店,有几家盐行,有几家骡马店,有几家饭馆……老板姓氏名谁等等,他已是了然于心。

不多日,改名为许立本的王大牙便在村东头的家里支起一个卦摊,打起一个卦幌子,上写“许半仙算命”,平日里还择日在街上热闹处支起一张破柴木桌子,为南来北往的各色人等看手相运程、测吉凶、选吉日、写楹联。

这王大牙多年呆在繁华的大汉口,见多识广,加之多年经商练就的察言观色和敏锐的洞察力、分析判断力对他的算命事业都帮助不小。

很快,“许半仙”的名声便传出去了。

病急乱投医,人穷爱算命。

王大牙的挂摊收费公道合理,而且委实便宜,所以九湖街乃至于周遭那些命运坎坷、饱受战乱折磨的乡亲们有事没事都都喜欢到“许半仙”这里算上一算。

这样一来,“许半仙”就成了九湖街的“小灵通”了,这几里长的石街上乃至方圆几十里的密林里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秘密。一般家庭情况如哪家是什么时候从哪里来的、家里都有什么人、多大年龄、家里主要做什么营生的等等不到半年就被他摸了个门儿清。

随着信任的建立,慢慢就有人来求算自己的家人这几日适不适合出门去贩盐或者背盐,或者是几时能背盐回来,路上会不会遇到狼虫虎豹和棒老二等等看似很正常其实对王大牙很核心的话题。

与此同时,杨浩宇高祖父用梅寡妇盘掉老码头旅店的钱,通过道上的兄弟购得几杆毛瑟步枪和不少弹药,打了几把大片刀,带着梅寡妇和一干人等佯装成灾民,取近道直赴太平山。

那时候太平山沿路的山匪大多都还停留在刀枪棍棒的硬兵器时代。有的队伍会有几杆火枪,但要么缺火药火皮,要么就是经常会因丛林的潮湿导致火枪哑火,打劫时,基本上都是拿出来当棒子使或者吓唬人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